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安庆迎江: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
文章字数:762
  岳西高腔、黄梅戏、古法造纸……开学首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小学将本土的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搬到了校园里,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古法造纸术区域,指导教师演示了从准备废纸原料、浸泡、搅拌成纸浆,到抄纸、压纸、晾晒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有样学样,先在池中轻轻揉搓纸浆,再小心翼翼端起手中的抄网放入水中,等纸浆均匀附着在网框上后,再以特定角度将抄网缓缓抽出,等水全部流干净,一张宣纸就初步制成了。
  隔壁的活字印刷区域同样热闹非凡,三年级学生杨沐汐挑选好字模,用刷子蘸取适量的墨汁,均匀地涂抹在字模上,接着轻轻铺上宣纸,用泡沫锤子轻轻地敲打按压。当宣纸缓缓揭开的那一刻,清晰的文字跃然纸上。他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向周围的小伙伴们展示:“哇,我的《游子吟》印出来啦!这也太神奇了!”
  该校副校长焦万东表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美好情感,今后学校还会常态化开展。
  迎江区教体局把“非遗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铸魂工程来抓,各校结合实际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双莲寺小学开设传统武术、古琴等非遗课程,国乐大师方锦龙曾回母校指导过学生弹古琴;华中路三小开设武术“谢家棍”、中药香囊制作、版画印刷等课程,每次均有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依泽小学的舞狮课程,四照园小学的糖画课程、皮影课程,龙狮中心学校西校区的太极课程,余桥小学的竹编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据悉,近3年来,该区打造“校内外联动+传承人驻校”模式,与安庆博物馆等5个场馆、麦陇香食品厂等3家企业及黄梅戏艺术中心搭建非遗实践平台,先后开设黄梅戏、漆扇、武术、舞狮等非遗课程30余门,打造非遗社团40多个,培育出1000余名“非遗小传人”。今年,该区计划制定区级非遗进校园指导意见,研制辖区内非遗研学路线,让学生们成为家乡非遗文化的小小传承人。 (方迪 王志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