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建设:
乡村振兴的璀璨“滁州样板”
文章字数:3301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明光市三界镇梅郢村。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定远县西卅店镇高潮村。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全椒县石沛镇黄栗树村。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天长市汊涧镇长山村。

  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滁州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积极塑造“滁州样板”,成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近年来,滁州市以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精品示范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4个行政村脱颖而出,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耀眼亮点。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在江淮大地上徐徐铺展,生动诠释了滁州乡村发展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规划先行,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核心抓手,聚焦精品示范村创建,严格标准、精心调度,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截至目前,2023年首批10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已全部开工建设。滁州市深知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结合各村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等因素,量身定制发展规划,确保每个精品示范村都独具魅力、各领风骚。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确保规划既符合乡村实际,又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明确了村庄的功能分区,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为精品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滁州市在精品示范村建设中,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一核心目标,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明光市三界镇在乡村振兴中,以产业兴旺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该镇依托江淮分水岭景观道,重点打造了包括沃源蓝莓、南岗茶村、双盛果业山楂园、小凡花卉等在内的特色产业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通过发展生态果蔬采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了集观赏、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例如,梅郢村通过发展“精品果业”,新建大棚种植特色瓜果和草莓,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
  此外,三界镇还注重农旅、文旅、军旅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采摘节等活动,吸引周边城市游客,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这种产业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些努力,三界镇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生态宜居,打造美丽乡村新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滁州市在精品示范村建设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结合各地自然风貌、产业特色等因素,全市每年计划建设15个左右省级精品示范村、5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并对300个左右自然村进行提升改造。
  滁州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整治河道沟渠,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同时,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打造绿色生态村庄。如今,走进滁州的精品示范村,只见村庄整洁有序、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生态环境优美宜人。
   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新风尚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保障。滁州市在精品示范村建设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滁州市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一批文化广场、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读等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栏、文化墙、道德讲堂等形式,加强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
   产业“百花齐放”,绽放地域光彩
  滁州市坚持把精品示范村的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2023年首批10个精品示范村均实现了“一村一品牌、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天长市的4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共谋划实施了7大类35个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长山村围绕“康养”主题,打造“福地长来、忘忧山居”;井亭村以“怡情”为主题,融合农业观光、采摘、茉莉山水田园综合体等产业优势,打造“茉上茶香、放歌井亭”;三元村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农特产品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园建设,打造“杉杉而来、稻梦三元”;福胜村则以“玩乐”为主题,大力发展玩具产业,打造“福玩世界、出奇制胜”。此外,明光市三界镇梅郢村结合驻军优势,打造特色军旅文化;来安县舜山镇复兴村围绕“花木小镇”主题,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产业;全椒县石沛镇黄栗树村依托山水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凤阳县小岗村充分发挥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品牌效应,发展研学、农文旅等特色产业;定远县西卅店高潮村依托农业科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制冰和菌菇包装加工产业;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则坚持“生态立村、农业铸牌、旅游富民”的定位,融合茶叶加工和乡村旅游产业。
  强化多元投入,保障资金需求
  为确保精品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滁州市级每年统筹整合各类财政资金不少于2亿元用于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同时,加大市、县两级农文旅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力度,2023年全市利用专项债3.6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00万元支持精品示范村建设。此外,依托市、县两级农业发展投资集团,利用土地整治后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农业资产等包装项目开展融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和美乡村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62亿元、融资投入3.07亿元。
  生活富裕,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滁州市在精品示范村建设中,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共享乡村发展成果。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深化农村改革等多种途径,滁州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保障水平,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如今,滁州精品示范村的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擘画未来蓝图,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展望未来,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按照差异化、特质化建设要求,努力打造和美乡村建设的“滁州样板”。在规划落实上,将进一步细化措施,结合“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定位,指导各地在2025年精品示范村规划编制上,将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农村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文旅发展等深度融合。在建设进度上,将加快步伐,指导各地按照“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时间节点化”的要求,明确时间表、施工图,实行挂图作战。同时,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每月调度、每季召开现场会,推动各地相互学习、提升标准、加快建设进度。在责任落实上,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发挥滁州市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并建立县级干部联系包保机制,帮助各地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在要素保障上,将重点发挥市、县农业发展投资集团作用,持续构建“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滁州市精品示范村建设成果斐然,和美乡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未来,滁州市将继续加大精品示范村建设力度,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抓实“百亿小岗”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同时,持续壮大乡村产业、深化农村改革、提升乡村颜值,走出一条具有滁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乡村振兴的璀璨“滁州样板”。(通讯员 郭绪堂 全媒体记者 朱晓平)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