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政协委员话发展乡村振兴谋新篇
文章字数:1617
1月20日晚,2025“安徽两会”第一场“代表委员面对面”举行。现场请到了安徽岸香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保锁、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副院长张龙娃、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副区长张艳等三位政协委员,围绕如何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结合自身履职情况,谈感受话发展。
黄保锁: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振农文旅消费、扩内需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农文旅产业,它就像一根纽带,把城市和乡村、文化和旅游紧紧连在了一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解决乡村人才短板问题,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才能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两会,黄保锁带来了两个提案:一是《关于提振农文旅消费,扩内需助乡村振兴的提案》旨在挖掘农文旅消费潜力,以消费拉动乡村经济;二是《关于深化乡建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聚焦乡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力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黄保锁表示,农文旅融合,“农”字要当头、“文旅”要做题、“融”字是关键。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合肥庐阳、黄山新安江游轮、西溪南、祁门方村、歙县、黟县等农文旅项目。特别是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新安江游轮项目,将以国际化运营服务理念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助力黄山更具“国际范”。
未来,我将继续秉承“四共”理念,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乡村资源,一方面立足产业发展优势,以世界级标准、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化水平打造更多优质的农文旅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立足管家学院建设,培训培养更多乡建人才,打造属于他们的人生舞台和事业空间。
张龙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2024年7月,国务院发布《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
张龙娃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名农业领域的委员,张龙娃认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
此外,在他看来,城镇化潜力相对较大的是部分发展不是很充分的省会城市,以及地处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要以县域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培育和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增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张艳:增强基层治理韧性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治理的对象同样也是人。”为此,张艳提出了“增强基层治理韧性,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的建议。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随着迁移出现空心化的现象,不同背景人群的融合也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应以党建引领推动治理创新,同时高度重视治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强化部门与乡镇街道联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应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加强新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与政策引导。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的精度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张艳表示。
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名来自区级政府的人员,张艳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人口外流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接下来,她也将立足自身的职责,加强对城乡关系变化新格局,带来的社会治理格局新变化问题的调查研究,呼吁社会更加深层次关注此类问题。 (全媒体记者黄文静)
黄保锁: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振农文旅消费、扩内需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农文旅产业,它就像一根纽带,把城市和乡村、文化和旅游紧紧连在了一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解决乡村人才短板问题,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才能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两会,黄保锁带来了两个提案:一是《关于提振农文旅消费,扩内需助乡村振兴的提案》旨在挖掘农文旅消费潜力,以消费拉动乡村经济;二是《关于深化乡建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聚焦乡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力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黄保锁表示,农文旅融合,“农”字要当头、“文旅”要做题、“融”字是关键。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合肥庐阳、黄山新安江游轮、西溪南、祁门方村、歙县、黟县等农文旅项目。特别是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新安江游轮项目,将以国际化运营服务理念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助力黄山更具“国际范”。
未来,我将继续秉承“四共”理念,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乡村资源,一方面立足产业发展优势,以世界级标准、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化水平打造更多优质的农文旅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立足管家学院建设,培训培养更多乡建人才,打造属于他们的人生舞台和事业空间。
张龙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2024年7月,国务院发布《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
张龙娃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名农业领域的委员,张龙娃认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
此外,在他看来,城镇化潜力相对较大的是部分发展不是很充分的省会城市,以及地处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要以县域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培育和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增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张艳:增强基层治理韧性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治理的对象同样也是人。”为此,张艳提出了“增强基层治理韧性,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的建议。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随着迁移出现空心化的现象,不同背景人群的融合也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应以党建引领推动治理创新,同时高度重视治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强化部门与乡镇街道联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应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加强新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与政策引导。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的精度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张艳表示。
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名来自区级政府的人员,张艳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人口外流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接下来,她也将立足自身的职责,加强对城乡关系变化新格局,带来的社会治理格局新变化问题的调查研究,呼吁社会更加深层次关注此类问题。 (全媒体记者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