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践行“科创安徽”行动 勇克高铁技术难题
文章字数:2703
省铁道学会组织施工技术现场交流会并进行学术论文评比。
省铁道学会组织铁路前沿建造技术交流。
省铁道学会组织专家开展项目建设现场服务活动。
安徽省铁道学会是全省铁道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79年5月,是安徽省民政厅批准注册,由安徽省科协监督管理,接受中国铁道学会工作指导的省级铁道行业科技性的社会组织。挂靠中铁四局集团,下辖5个分会、5个专业委员会、1个科普咨询工作委员会,现有会员2000多人,学会汇聚各专业工程建设技术专家64名,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会员单位主要从事铁路、建筑、市政公用、公路等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业务范围涵盖建筑安装业绝大部分领域,以及新材料研发生产工作。学会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工作。
强化平台建设
夯实服务根基
以学术为基,以实践为本,才能进一步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为此,省铁道学会以特色学会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学术交流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提升现有品牌学术交流活动质量的同时,整合优质学术资源,打造综合性、合作性学术活动品牌,学术交流活动发展格局呈现出品牌化、协同化、高层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现场学术交流会”是便是聚合学会系统力量打造的学术交流品牌,会议由学会牵头和挂靠单位、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等多类组织机构联合举办,近年来,影响力显著提升,实效性全面加强,学术性显著增强,初步创立并稳固了省铁道科创领域学术交流品牌。2024年3月30日正式启动学会施工技术现场交流会论文征集活动,发布了论文征集通知,围绕“把住临时设施设计关、攥紧本质安全技术弦”主题进行了广泛征集,截至2024年5月底,共征集到论文58篇。为了提高论文评审质量,学会采取论文题材评审方式,前置性地确定论文的命题和写作方向,论文提交后又以分专业,引进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加入评审委员会,以内外部专家相结合方式、以打分制形式进行论文评审、评选,确保了评审质量。评审延续了两级评审的办法,突出重点,对论文进行审阅、对比、打分、排序,筛选出15篇高质量、代表性论文上会发表,于7月中旬联合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在中铁四局集团上海宝慧制梁场召开了安徽省铁道学会暨中铁四局202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会议集“会展赛”为一体,延续采取“现场观摩+论文评比”的模式举行,为安徽省铁道学会优秀会员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前沿科学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平台,同时创造了观摩先进施工技术、交流先进经验的机会,学会充分发挥行业纽带作用,为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筑势赋能。
在夯基固本之余,省铁道学会认真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优化“三个平台”、坚持“四个面向”、抓住“两个关键”,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一是优化“三个平台”,建立需求导向型科技创新模式,在组织平台上推进一体化,在创新平台上支撑高质量,在产学研平台上构筑生态链;二是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面向一线需求,在扬长补短中扩容强基,面向价值创造,在一切工作到项目中精准发力,面向绿色建造,在因地制宜中探索引领,面向建筑工业化,在应时而变中积极布局;三是抓住“两个关键”,构建覆盖面广的正向激励体系,聚焦人才战略,打造交流平台,聚焦创新活力,强化正向激励。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率指标考核,经统计,2024年度以来,25家成员单位目前共计策划研发“新型智能工装”43项,已完成工装设计26项,申请专利62项、完成制造9项、现场试用2项,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紧抓主线任务
提升学会活力
省铁道学会紧紧抓住特色技术服务这一主线,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为手段,提升铁道学会的生命活力。通过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强化学会的功能地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促进科技服务的成果转化。学会通过联合建立科技服务站,为专家学者服务项目、现场搭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站的成立,旨在依托学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强安徽省铁道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区域产业链企业的发展。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建立铁道技术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合理高效的人才技术交流与培养机制,为挂靠企业提供铁道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同时,学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行业影响力,推进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工程。目前,学会已分别在蚌埠市同建集团、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巢马铁路三标铁路项目建立了专家服务站。
此外,为提高和拓展技术会员服务安徽铁道事业、服务各自企业、服务生产一线能力,学会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以专业、高精尖技术、现场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培训班,全年分别以集中授课、专题研讨等灵活多类形式举办了6场次培训、研讨活动,开拓了参培人员视野,提升了业务工作能力。
攻坚克难
解决多项技术难题
近年来,省铁道学会根据服务企业项目需求,组织专家学者到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把诊号脉,年内共组织24人次专家学者到16个项目进行了技术服务和指导,他们根据各类项目的施工技术共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服务,解决了诸如包公大道特大桥跨淮南线(40+56+40)m转体连续梁施工、合肥市淮南路涉铁工程(123+75+48)m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转体施工、巢马铁路跨合芜高速连续梁转体施工、蚌埠市延安路大桥及接线工程主墩承台深水围堰施工、蚌埠五岔安置房项目装配式构件制造、安徽省非遗馆连廊两次提升施工、宁国文体中心钢梁双机台吊的盲吊可视化等问题,在合肥鹤翔园四期项目开展了专家现场行服务活动。学会强化了施工过程中的专家服务,助力现场施工能力提高,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安徽铁路提供了保障;在与蚌埠市同建集团等建筑类企业签订的技术服务合作三方协议基础上,适时持续地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和现场技术服务活动,为其企业把诊号脉,助力其跨越发展,赢得了好评。
为进一步发挥省级特色学会科技服务功能优势,献礼新年到来,助力安徽铁路巢马城际高铁的快速优质高效建设,安徽省铁道学会于2024年积极组织技术专家团队三批次奔赴巢马铁路建设现场科技服务项目,攻克了现场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面对接下来巢马城际高铁跨长江大桥项目副汊航道桥附属工程、调索、无砟轨道施工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学会组织的项目团队将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规范标准,强化安全质量,将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建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为安徽铁路在技术升级和规模建设上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省铁道学会组织铁路前沿建造技术交流。
省铁道学会组织专家开展项目建设现场服务活动。
安徽省铁道学会是全省铁道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79年5月,是安徽省民政厅批准注册,由安徽省科协监督管理,接受中国铁道学会工作指导的省级铁道行业科技性的社会组织。挂靠中铁四局集团,下辖5个分会、5个专业委员会、1个科普咨询工作委员会,现有会员2000多人,学会汇聚各专业工程建设技术专家64名,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会员单位主要从事铁路、建筑、市政公用、公路等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业务范围涵盖建筑安装业绝大部分领域,以及新材料研发生产工作。学会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工作。
强化平台建设
夯实服务根基
以学术为基,以实践为本,才能进一步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为此,省铁道学会以特色学会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学术交流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提升现有品牌学术交流活动质量的同时,整合优质学术资源,打造综合性、合作性学术活动品牌,学术交流活动发展格局呈现出品牌化、协同化、高层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现场学术交流会”是便是聚合学会系统力量打造的学术交流品牌,会议由学会牵头和挂靠单位、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等多类组织机构联合举办,近年来,影响力显著提升,实效性全面加强,学术性显著增强,初步创立并稳固了省铁道科创领域学术交流品牌。2024年3月30日正式启动学会施工技术现场交流会论文征集活动,发布了论文征集通知,围绕“把住临时设施设计关、攥紧本质安全技术弦”主题进行了广泛征集,截至2024年5月底,共征集到论文58篇。为了提高论文评审质量,学会采取论文题材评审方式,前置性地确定论文的命题和写作方向,论文提交后又以分专业,引进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加入评审委员会,以内外部专家相结合方式、以打分制形式进行论文评审、评选,确保了评审质量。评审延续了两级评审的办法,突出重点,对论文进行审阅、对比、打分、排序,筛选出15篇高质量、代表性论文上会发表,于7月中旬联合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在中铁四局集团上海宝慧制梁场召开了安徽省铁道学会暨中铁四局202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会议集“会展赛”为一体,延续采取“现场观摩+论文评比”的模式举行,为安徽省铁道学会优秀会员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前沿科学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平台,同时创造了观摩先进施工技术、交流先进经验的机会,学会充分发挥行业纽带作用,为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筑势赋能。
在夯基固本之余,省铁道学会认真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优化“三个平台”、坚持“四个面向”、抓住“两个关键”,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一是优化“三个平台”,建立需求导向型科技创新模式,在组织平台上推进一体化,在创新平台上支撑高质量,在产学研平台上构筑生态链;二是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面向一线需求,在扬长补短中扩容强基,面向价值创造,在一切工作到项目中精准发力,面向绿色建造,在因地制宜中探索引领,面向建筑工业化,在应时而变中积极布局;三是抓住“两个关键”,构建覆盖面广的正向激励体系,聚焦人才战略,打造交流平台,聚焦创新活力,强化正向激励。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率指标考核,经统计,2024年度以来,25家成员单位目前共计策划研发“新型智能工装”43项,已完成工装设计26项,申请专利62项、完成制造9项、现场试用2项,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紧抓主线任务
提升学会活力
省铁道学会紧紧抓住特色技术服务这一主线,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为手段,提升铁道学会的生命活力。通过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强化学会的功能地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促进科技服务的成果转化。学会通过联合建立科技服务站,为专家学者服务项目、现场搭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站的成立,旨在依托学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强安徽省铁道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区域产业链企业的发展。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建立铁道技术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合理高效的人才技术交流与培养机制,为挂靠企业提供铁道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同时,学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行业影响力,推进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工程。目前,学会已分别在蚌埠市同建集团、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巢马铁路三标铁路项目建立了专家服务站。
此外,为提高和拓展技术会员服务安徽铁道事业、服务各自企业、服务生产一线能力,学会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以专业、高精尖技术、现场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培训班,全年分别以集中授课、专题研讨等灵活多类形式举办了6场次培训、研讨活动,开拓了参培人员视野,提升了业务工作能力。
攻坚克难
解决多项技术难题
近年来,省铁道学会根据服务企业项目需求,组织专家学者到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把诊号脉,年内共组织24人次专家学者到16个项目进行了技术服务和指导,他们根据各类项目的施工技术共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服务,解决了诸如包公大道特大桥跨淮南线(40+56+40)m转体连续梁施工、合肥市淮南路涉铁工程(123+75+48)m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转体施工、巢马铁路跨合芜高速连续梁转体施工、蚌埠市延安路大桥及接线工程主墩承台深水围堰施工、蚌埠五岔安置房项目装配式构件制造、安徽省非遗馆连廊两次提升施工、宁国文体中心钢梁双机台吊的盲吊可视化等问题,在合肥鹤翔园四期项目开展了专家现场行服务活动。学会强化了施工过程中的专家服务,助力现场施工能力提高,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安徽铁路提供了保障;在与蚌埠市同建集团等建筑类企业签订的技术服务合作三方协议基础上,适时持续地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和现场技术服务活动,为其企业把诊号脉,助力其跨越发展,赢得了好评。
为进一步发挥省级特色学会科技服务功能优势,献礼新年到来,助力安徽铁路巢马城际高铁的快速优质高效建设,安徽省铁道学会于2024年积极组织技术专家团队三批次奔赴巢马铁路建设现场科技服务项目,攻克了现场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面对接下来巢马城际高铁跨长江大桥项目副汊航道桥附属工程、调索、无砟轨道施工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学会组织的项目团队将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规范标准,强化安全质量,将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建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为安徽铁路在技术升级和规模建设上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