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以“两个结合”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巧巧
文章字数:1882
  思政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核心意蕴与时代价值,将“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个结合”是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遵循
  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关键切入点。我们应挖掘本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独特印记、发展的轨迹以及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生动地阐述本民族地区共同体的内涵,真实展示本地区翻天覆地历史性巨变。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并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守正创新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根脉和价值体系,其与思政课教育内容、目标有着高度统一性,将其融入思政课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二、“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必然
  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五个认同”。
  “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就是既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党立名,为党正名,为党扬名,也要讲清楚党史故事,讲好开天辟地的故事、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故事,还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
  “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就要坚持实事求是,讲好中国共产党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为民谋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包容互鉴、和平发展、自力更生的现代化;是互利共赢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共同奋斗的生动证明,将“两个结合”融入思政课建设,方能真正实现因地制宜,深入人心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三、“两个结合”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应该确保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课堂,让学生将党的最新理论、“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入脑入心,真正认识到“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两个结合”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一是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民族工作的知识储备和技能。高校要为教师提供系统学习民族工作相关知识、增强民族工作技能,通过组织高质量的民族工作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扎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多维度知识水平,强化思政课教师政治担当和大局意识;二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融会贯通的能力。思政课教师需不断提升其能力,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建设中,以打造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师资团队;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师科研支撑。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相关学科建设,鼓励多学科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推动学科融合。
  以“两个结合”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提升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着眼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情况:一是根据青年大学生们关注社会热点的特点,适时地将国家大事,民族政策等精选时事素材融入““两个结合””的知识讲解中,增强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二是以“两个结合”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增进学生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鲜活性;三是充分运用校内、校外协同合作社会实践平台,带领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理论走向实践,亲身体验,以心悟理,自觉投身到学习和弘扬“两个结合”的实践中去,投身到推动民族团结实践中去,投身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Qhyb2023-15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