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浅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文章字数:1533
摘要:在目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脱颖而出,并成为关键课程。由于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中小学各级教师也更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处在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尽管学习是他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但那些只懂得学习而缺乏健康心态的学生,并不能被视为优秀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实际上肩负着沉重的教育职责和压力,本文就“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措施
无论是从精神还是身体的角度看,小学生都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小学教师若忽略心理健康教育之重要性,其个人成长过程可能面临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等多重心理挑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反抗情绪较强等问题,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预防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小学生成长征途上的关键职责。本文从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目的在于给广大教育从业者以有益的借鉴与支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其道德、智慧、生理、审美以及劳动诸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小学生全面成长具有直接而显著的作用。
一、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最新课程改革鲜明地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结构的核心。也说明了在小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积极开展多种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于大家来说十分关键,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需要针对小学生进行特殊心理素质培训。作为管理小学班级工作的班主任有责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与策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其他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还应该结合自身学科具体内容与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以此为基础切实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个性塑造着其行为习惯及生活品质,所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信心及勇气非常重要。比如在教室环境下,面对意志不坚定、懒惰态度严重的同学,教育工作者要给其以充满激情的鼓舞,帮助其树立强烈的学习信心。在此基础上,需要帮助其培养卓越的意志力与精神韧性。
(二)教师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
只有师生间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时,学生才会在心理上发生富有意义的交流,在这种交往过程中,深切的爱则是引起强烈感情的一个核心因素。作为一名老师有义务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与照顾。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表现差强人意,具有多项缺点或心理问题者,应该得到教师的同等待遇。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原因可能发生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使学生更加孤独、含蓄,而其心理状况又表现得尤为敏感。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受老师不当对待或者家庭问题的影响,造成了学习困难。学生在面临这些学习挑战时可能出现负面情绪,从而进一步给日常学习与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特质的培养与强化,保证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下发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伸出援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树立坚定信念,培养学生不断奋进,永不放弃的好品格[2]。
二、结语
健全小学生心理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康的心理状态,构成健康学习之本。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小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注意,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有责任建立正面的示范,指导学生尊重他人与自己,并确保在一个安全的场所为小学生提供恰当的心理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少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学周刊,2018,(15):93-94.
[2]胡婕.试论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4,(2):107.
作者单位:恩施市金子坝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措施
无论是从精神还是身体的角度看,小学生都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小学教师若忽略心理健康教育之重要性,其个人成长过程可能面临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等多重心理挑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反抗情绪较强等问题,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预防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小学生成长征途上的关键职责。本文从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目的在于给广大教育从业者以有益的借鉴与支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其道德、智慧、生理、审美以及劳动诸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小学生全面成长具有直接而显著的作用。
一、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最新课程改革鲜明地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结构的核心。也说明了在小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积极开展多种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于大家来说十分关键,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需要针对小学生进行特殊心理素质培训。作为管理小学班级工作的班主任有责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与策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其他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还应该结合自身学科具体内容与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以此为基础切实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个性塑造着其行为习惯及生活品质,所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信心及勇气非常重要。比如在教室环境下,面对意志不坚定、懒惰态度严重的同学,教育工作者要给其以充满激情的鼓舞,帮助其树立强烈的学习信心。在此基础上,需要帮助其培养卓越的意志力与精神韧性。
(二)教师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
只有师生间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时,学生才会在心理上发生富有意义的交流,在这种交往过程中,深切的爱则是引起强烈感情的一个核心因素。作为一名老师有义务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与照顾。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表现差强人意,具有多项缺点或心理问题者,应该得到教师的同等待遇。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原因可能发生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使学生更加孤独、含蓄,而其心理状况又表现得尤为敏感。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受老师不当对待或者家庭问题的影响,造成了学习困难。学生在面临这些学习挑战时可能出现负面情绪,从而进一步给日常学习与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特质的培养与强化,保证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下发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伸出援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树立坚定信念,培养学生不断奋进,永不放弃的好品格[2]。
二、结语
健全小学生心理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康的心理状态,构成健康学习之本。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小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注意,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有责任建立正面的示范,指导学生尊重他人与自己,并确保在一个安全的场所为小学生提供恰当的心理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少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学周刊,2018,(15):93-94.
[2]胡婕.试论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2014,(2):107.
作者单位:恩施市金子坝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