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高校学生党员何以养廉
文章字数:5464
摘要: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党性的基本修养。廉洁修身不仅是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操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高校学生党员可以通过文化浸润“植廉根”、自律修养“育廉心”、知行合一“开廉花”、宣传引领“树廉风”,四“廉”并举的方式来提升廉洁修身的实效和党性修养的整体成效,确保始终坚持廉洁自律的原则、坚守为民服务的廉洁初心、积极展示高尚的廉洁行为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廉洁;修养
“廉”即廉洁,引申为清正、节俭、严以律己之意。“廉”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内在品质之一,但廉德非天生,亦不会自发形成,而需要靠长期不懈的“养”才能达成。养廉即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由此也成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具体如何养廉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植廉根
文以化人,廉以养德。廉德之养成,首要的是通过文化的学习进而扎下廉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千载,其中即有着深厚且丰富的关于“廉”的历史资源。屈原最先提出“廉洁”这一概念,他在《楚辞·招魂》中言:“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后东汉王逸补注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晏子春秋·内篇》则提出廉与贪的对立关系:“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孟子·离娄下》更为明确地指出:“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由此从政者都以廉作为清官为民的价值追求,乾隆年间的张伯行在官箴《禁止馈送檄》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终成“江南第一清官”。古代士大夫往往有“视富贵如浮云,视名利如粪土”的风骨,而做出“轻生死重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杜甫宁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赴任两江总督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被时人称之为“于青菜”,生前俭朴至斯,死后却引得南京百姓“皆巷哭罢世”。从中可见,清廉之风,深扎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在悠悠历史进程中,一寸一寸的刻入国人的骨髓,也由此成为今时的我们养廉习廉的智慧宝库。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典型人物和廉洁事迹,这些都能让学生党员对廉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革命文化进行重温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亦是深植廉根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里,始终秉承“廉”的思想,把廉洁作为党员的人生准则,带领人民一步一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董必武同志曾言:“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要共产党干什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北京的钟鼓楼到中南海的窄旧屋,董先生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真如其所言是人民的“公仆”、党的“老牛”。周恩来同志一生秉持清正廉洁的原则和勤恳俭朴的作风,从不搞特殊化,他担任政府总理26年,用的是又干又硬的毛巾,只买过两双皮鞋和一双凉鞋,满心扑在国家建设事业中。他还始终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这种廉洁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和感动了世人。新时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桂梅老师,为云南大山里的女孩们送去诗和远方的希望,用自己的人生为她们陈铺起通往彼岸的长梯。“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短短几句的颁奖词传达的不仅仅是张桂梅老师的无私付出,也是对她廉洁风韵的最美诠释。
二、育廉心
“廉心”即清正廉洁之心、勤俭节约之心、严以律己之心,意指做人要有清白高洁的思想、正直公道的态度、节俭不贪的行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廉心是守护初心、行稳致远的根本。清浊之变,不在外物,在于源头。要想守住廉心,唯有正本清源、廉洁修身。
高校学生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也是廉洁自律的根本。学生党员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以学铸魂,尤其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廉”润心,涵养清廉意识还要把政治教育摆在首位。依托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微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常态化开展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规党纪学习,切实增强廉洁自律的政治自觉。还可以借助“三会一课”“班前十分钟”等载体开展正面宣讲,讲好、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深刻内涵,紧扣“六项纪律”充分研讨交流,做到党员内部认识一致、步调一致、学用一致。
高校学生党员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观看《警钟响起》《人民的民义》等警示教育专题片,赴法纪教育基地、监狱参观学习,旁听法院庭审、学习典型案例等,在听人之悔、察人之失中,不断提高党纪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引导自身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为戒,时刻敲响“廉洁”警钟,心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所提出的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即“四个坚持”的要求:“第一条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二条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第三条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四条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自持、自重、自省、自警,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所指出的:“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开廉花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如何真正将廉洁二字落实、贯彻到学习和生活中,这不仅关乎廉洁教育的成效和党员队伍的质量,也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因此,践廉是养廉的落脚点,也是检验廉洁成果的关键。
高校学生党员要做清正廉洁价值观的践行者。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做到公正无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和不谋私利。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碰红线、不踩底线和不触“高压线”。尤其是在面对诱惑时,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腐败行为。要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对标对表,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清正廉洁的标准;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学生党员通过参加支部活动,谈体会、话感悟,摆问题、剖原因,互提醒,进一步校准思想偏差,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廉的精神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校学生党员要争做践廉活动的带头人。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优良作风,珍惜每一分父母或自身用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同学之间不盲目攀比、不搞铺张浪费,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生日庆祝之时,不要大手大脚地盲目消费。要讲求餐桌文明,做到合理饮食、文明用餐、科学打包、避免浪费。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维艰”,吃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而餐桌文明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其背后承载的,正是中华民族注重节约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廉德的重要体现,要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学习上认真对待、同学间信守承诺,不搞欺骗,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能始终如一地做到廉洁公正。要有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的状态和精神,在学校里团结师生、乐于助人;在校外要遵规守纪,不贪图小便宜;在家中则要做好父母的“廉管家”和“廉助手”,涵养廉洁自律的良好家风。
此外,高校学生党员还应做反腐倡廉的监督者和检举者。反腐倡廉重在监督,既包括党委的内部监督,也包括外部人民群众的监督。监督的前提是自身干净,常常自省,严于律己,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然后方能理直气壮地监督他人。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同志更要坚定斗争意志,把握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面对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敢于迎难而上,毫不妥协与之进行斗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的纵深发展,做到党风廉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在发现有关腐败的案情时,要有不惧困难和强权的斗志与决心,敢于发声,积极通过有关渠道检举腐败行为。当然,检举也注意方式方法,确保举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注意加强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四、树廉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学生党员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切实将德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营造崇德尚廉、守正持廉的良好风尚。
一方面,学生党员要做倡廉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肩负着弘扬和培育廉洁文化的重要使命,由此高校廉洁文化、廉洁校园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学生党员应积极参与其中,努力营造浓郁的廉洁教育氛围。如学校开展的各类以“廉”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学生党员应作出表率、踊跃报名、带头支持,并产出形式多样的作品予以宣传,展现师生共同崇廉、尚廉和倡廉的精神追求,真正发挥学校廉洁教育春风化雨润人心的作用。高校学生党员还要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相关主题党日活动,时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反腐倡廉思想,不断强化廉洁的价值观,让廉洁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引领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生态。
另一方面,学生党员要做倡廉活动的积极传播者。学生党员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清正廉洁加以正面的宣扬。例如,在地点的选取上,可以走出校园,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廉”元素,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好其中的廉洁人物故事,并配合展厅图文进行“导游式”讲解,引领群众沉浸式感悟廉洁本色,让廉洁文化真正地入脑入心,以党风来促民风和社风;也可以到社区或是企业进行宣讲,让史料文物背后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活”起来,把廉的种子播撒进群众的心中。在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可以大胆创意,多维“廉”动,让廉洁文化火起来。如写“廉字”——发动群众将守纪箴言、清廉诗句书于纸面,在一笔一画的耐心书写中思索党纪背后的深刻内涵;绘“廉画”——精心手绘“强党性 正党风 肃党纪”等主题的宣传画,用生动新颖的线条色彩放大遵规守纪的提醒效果;作“廉文”——围绕“廉”的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抒写对廉的认识和感悟;书“廉报”——运用支部特色传统黑板报载体,专题策划党纪学习和反腐倡廉教育专刊,使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思想深入人心;唱“廉”歌,以歌倡廉,唱响率先垂范的主旋律和拒腐防变的廉政音,在齐声合唱中感受“廉”的魅力,让廉洁文化深深走进群众的心目中。
清风化雨润心田,留得“廉”气满乾坤。廉洁修养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常抓不懈坚持一辈子。为此,高校学生党员当于文化浸润中深植“廉根”,于自我修养中坚守“廉心”,以实际行动绽放“廉花”,用宣传引领树立“廉风”。现今中国大地“廉花”朵朵开、处处见廉景、时时闻廉音、人人践廉行,“清廉”已然深入人心,为当前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陈立峰.典廉——典籍故事中的清廉.北京:燕山大学出版社,2024.
[3]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5]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J].中国老区建设,2023,(5):4-5.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研究”(22DJQN01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新时代书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以江西为例”(SZZX2054)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廉洁;修养
“廉”即廉洁,引申为清正、节俭、严以律己之意。“廉”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内在品质之一,但廉德非天生,亦不会自发形成,而需要靠长期不懈的“养”才能达成。养廉即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由此也成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具体如何养廉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植廉根
文以化人,廉以养德。廉德之养成,首要的是通过文化的学习进而扎下廉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千载,其中即有着深厚且丰富的关于“廉”的历史资源。屈原最先提出“廉洁”这一概念,他在《楚辞·招魂》中言:“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后东汉王逸补注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晏子春秋·内篇》则提出廉与贪的对立关系:“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孟子·离娄下》更为明确地指出:“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由此从政者都以廉作为清官为民的价值追求,乾隆年间的张伯行在官箴《禁止馈送檄》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终成“江南第一清官”。古代士大夫往往有“视富贵如浮云,视名利如粪土”的风骨,而做出“轻生死重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杜甫宁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赴任两江总督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被时人称之为“于青菜”,生前俭朴至斯,死后却引得南京百姓“皆巷哭罢世”。从中可见,清廉之风,深扎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在悠悠历史进程中,一寸一寸的刻入国人的骨髓,也由此成为今时的我们养廉习廉的智慧宝库。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典型人物和廉洁事迹,这些都能让学生党员对廉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革命文化进行重温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亦是深植廉根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里,始终秉承“廉”的思想,把廉洁作为党员的人生准则,带领人民一步一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董必武同志曾言:“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要共产党干什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北京的钟鼓楼到中南海的窄旧屋,董先生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真如其所言是人民的“公仆”、党的“老牛”。周恩来同志一生秉持清正廉洁的原则和勤恳俭朴的作风,从不搞特殊化,他担任政府总理26年,用的是又干又硬的毛巾,只买过两双皮鞋和一双凉鞋,满心扑在国家建设事业中。他还始终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这种廉洁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和感动了世人。新时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桂梅老师,为云南大山里的女孩们送去诗和远方的希望,用自己的人生为她们陈铺起通往彼岸的长梯。“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短短几句的颁奖词传达的不仅仅是张桂梅老师的无私付出,也是对她廉洁风韵的最美诠释。
二、育廉心
“廉心”即清正廉洁之心、勤俭节约之心、严以律己之心,意指做人要有清白高洁的思想、正直公道的态度、节俭不贪的行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廉心是守护初心、行稳致远的根本。清浊之变,不在外物,在于源头。要想守住廉心,唯有正本清源、廉洁修身。
高校学生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也是廉洁自律的根本。学生党员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以学铸魂,尤其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廉”润心,涵养清廉意识还要把政治教育摆在首位。依托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微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常态化开展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规党纪学习,切实增强廉洁自律的政治自觉。还可以借助“三会一课”“班前十分钟”等载体开展正面宣讲,讲好、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深刻内涵,紧扣“六项纪律”充分研讨交流,做到党员内部认识一致、步调一致、学用一致。
高校学生党员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观看《警钟响起》《人民的民义》等警示教育专题片,赴法纪教育基地、监狱参观学习,旁听法院庭审、学习典型案例等,在听人之悔、察人之失中,不断提高党纪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引导自身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为戒,时刻敲响“廉洁”警钟,心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所提出的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即“四个坚持”的要求:“第一条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二条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第三条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四条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自持、自重、自省、自警,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所指出的:“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开廉花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如何真正将廉洁二字落实、贯彻到学习和生活中,这不仅关乎廉洁教育的成效和党员队伍的质量,也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因此,践廉是养廉的落脚点,也是检验廉洁成果的关键。
高校学生党员要做清正廉洁价值观的践行者。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做到公正无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和不谋私利。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碰红线、不踩底线和不触“高压线”。尤其是在面对诱惑时,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腐败行为。要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对标对表,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清正廉洁的标准;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学生党员通过参加支部活动,谈体会、话感悟,摆问题、剖原因,互提醒,进一步校准思想偏差,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廉的精神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校学生党员要争做践廉活动的带头人。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优良作风,珍惜每一分父母或自身用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同学之间不盲目攀比、不搞铺张浪费,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生日庆祝之时,不要大手大脚地盲目消费。要讲求餐桌文明,做到合理饮食、文明用餐、科学打包、避免浪费。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维艰”,吃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而餐桌文明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其背后承载的,正是中华民族注重节约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廉德的重要体现,要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学习上认真对待、同学间信守承诺,不搞欺骗,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能始终如一地做到廉洁公正。要有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的状态和精神,在学校里团结师生、乐于助人;在校外要遵规守纪,不贪图小便宜;在家中则要做好父母的“廉管家”和“廉助手”,涵养廉洁自律的良好家风。
此外,高校学生党员还应做反腐倡廉的监督者和检举者。反腐倡廉重在监督,既包括党委的内部监督,也包括外部人民群众的监督。监督的前提是自身干净,常常自省,严于律己,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然后方能理直气壮地监督他人。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同志更要坚定斗争意志,把握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面对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敢于迎难而上,毫不妥协与之进行斗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的纵深发展,做到党风廉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在发现有关腐败的案情时,要有不惧困难和强权的斗志与决心,敢于发声,积极通过有关渠道检举腐败行为。当然,检举也注意方式方法,确保举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注意加强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四、树廉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学生党员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切实将德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营造崇德尚廉、守正持廉的良好风尚。
一方面,学生党员要做倡廉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肩负着弘扬和培育廉洁文化的重要使命,由此高校廉洁文化、廉洁校园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学生党员应积极参与其中,努力营造浓郁的廉洁教育氛围。如学校开展的各类以“廉”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学生党员应作出表率、踊跃报名、带头支持,并产出形式多样的作品予以宣传,展现师生共同崇廉、尚廉和倡廉的精神追求,真正发挥学校廉洁教育春风化雨润人心的作用。高校学生党员还要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相关主题党日活动,时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反腐倡廉思想,不断强化廉洁的价值观,让廉洁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引领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生态。
另一方面,学生党员要做倡廉活动的积极传播者。学生党员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清正廉洁加以正面的宣扬。例如,在地点的选取上,可以走出校园,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廉”元素,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好其中的廉洁人物故事,并配合展厅图文进行“导游式”讲解,引领群众沉浸式感悟廉洁本色,让廉洁文化真正地入脑入心,以党风来促民风和社风;也可以到社区或是企业进行宣讲,让史料文物背后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活”起来,把廉的种子播撒进群众的心中。在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可以大胆创意,多维“廉”动,让廉洁文化火起来。如写“廉字”——发动群众将守纪箴言、清廉诗句书于纸面,在一笔一画的耐心书写中思索党纪背后的深刻内涵;绘“廉画”——精心手绘“强党性 正党风 肃党纪”等主题的宣传画,用生动新颖的线条色彩放大遵规守纪的提醒效果;作“廉文”——围绕“廉”的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抒写对廉的认识和感悟;书“廉报”——运用支部特色传统黑板报载体,专题策划党纪学习和反腐倡廉教育专刊,使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思想深入人心;唱“廉”歌,以歌倡廉,唱响率先垂范的主旋律和拒腐防变的廉政音,在齐声合唱中感受“廉”的魅力,让廉洁文化深深走进群众的心目中。
清风化雨润心田,留得“廉”气满乾坤。廉洁修养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常抓不懈坚持一辈子。为此,高校学生党员当于文化浸润中深植“廉根”,于自我修养中坚守“廉心”,以实际行动绽放“廉花”,用宣传引领树立“廉风”。现今中国大地“廉花”朵朵开、处处见廉景、时时闻廉音、人人践廉行,“清廉”已然深入人心,为当前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陈立峰.典廉——典籍故事中的清廉.北京:燕山大学出版社,2024.
[3]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5]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J].中国老区建设,2023,(5):4-5.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研究”(22DJQN01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新时代书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以江西为例”(SZZX2054)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