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青力青为”实践育人工程,促进党建与青年党员成长发展深度融合
文章字数:1565
一、工作背景。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立足“青力青为”实践育人工程,积极开展“党建+”实践探索,聚焦青年党员成长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理论学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通过党员实践制度建设,使得党员培养考察有载体,作用发挥有平台,服务师生有实效,充分发挥博士生党支部在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特色做法。“青力青为”实践育人工程,主要依托“3+N”实践模式,推进党建+实践育人探索,“3”指3个专项岗位,即党团建设服务岗、学风创优服务岗和社会实践服务岗,“N”指因临时任务需要,产生的临时实践岗位。
(一)聚焦“青年怎么想”,把准青年思想脉搏。党支部定期通过谈心谈话、专题调研准确把握支部党员当下所思所想、所需所惑,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让理论学习在“党员点单”与“支部接单”中更有针对性、成效性和感染力。党支部大力推进人人讲学活动,重点围绕“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主题,组织开展了“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时代新人”“青春为家乡代言”等系列学生讲坛,引领支部党员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二)聚焦“青年怎么做”,指引青年奋斗航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团联动优势,携手学院研究生会,搭建互动式学习、跨领域交流的学术平台。连年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优秀博士研究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研学科前沿问题,促进多学科的跨界合作与交叉融合。党支部联合院内外师生党支部开展各类联学联建活动,努力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聚焦“青年怎么解”,引领青年发展方向。党支部坚持引领支部党员将研究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和学院事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彰显青年博士生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努力在碳金融、生物医学、乡村振兴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持、服务政府决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党支部持续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开展“党员认领岗位”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支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以实际行动发挥党旗领航的感召效应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三、建设成效。(一)青年党员先进典型之“星”不断涌现。党支部先后获评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和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支部涌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奖”等一批向上向善青年党员典型,其中李奇、程烺的个人先进事迹报道在学校官方平台发布后,获《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校外主流媒体转载。
(二)青年党员科创融合之“力”不断凝聚。支部党员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11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外留学访问、10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奖”。其中程烺、金典参与撰写的资政报告分别被湖北省和武汉市某部门采纳,金典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发表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成果要报》,并获省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青年党员服务师生之“心”不断坚定。支部成员响应党中央和政府号召,积极投身各项人民事业发展,郭起东参与安徽省阜阳市“返家乡”政务实习服务家乡发展,李艳参与湖北省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培训,助力数学精英培养工程,更有2022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奖”获得者程烺组建的“爱孩子的书”志愿服务团队,在湖北恩施、广西德保等乡村以原创绘本推动全民阅读实践项目,让全国10余个乡村超千名儿童受益,该项目得到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余静的书面认可和推荐。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一融双高”基层党建创新研究重点建设项目“以‘小’建‘大’:研究生党建提升工程促进党建与青年党员成长发展深度融合”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二、特色做法。“青力青为”实践育人工程,主要依托“3+N”实践模式,推进党建+实践育人探索,“3”指3个专项岗位,即党团建设服务岗、学风创优服务岗和社会实践服务岗,“N”指因临时任务需要,产生的临时实践岗位。
(一)聚焦“青年怎么想”,把准青年思想脉搏。党支部定期通过谈心谈话、专题调研准确把握支部党员当下所思所想、所需所惑,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让理论学习在“党员点单”与“支部接单”中更有针对性、成效性和感染力。党支部大力推进人人讲学活动,重点围绕“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主题,组织开展了“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时代新人”“青春为家乡代言”等系列学生讲坛,引领支部党员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二)聚焦“青年怎么做”,指引青年奋斗航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团联动优势,携手学院研究生会,搭建互动式学习、跨领域交流的学术平台。连年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优秀博士研究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研学科前沿问题,促进多学科的跨界合作与交叉融合。党支部联合院内外师生党支部开展各类联学联建活动,努力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聚焦“青年怎么解”,引领青年发展方向。党支部坚持引领支部党员将研究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和学院事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彰显青年博士生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努力在碳金融、生物医学、乡村振兴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持、服务政府决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党支部持续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开展“党员认领岗位”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支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以实际行动发挥党旗领航的感召效应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三、建设成效。(一)青年党员先进典型之“星”不断涌现。党支部先后获评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和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支部涌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奖”等一批向上向善青年党员典型,其中李奇、程烺的个人先进事迹报道在学校官方平台发布后,获《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校外主流媒体转载。
(二)青年党员科创融合之“力”不断凝聚。支部党员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11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外留学访问、10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奖”。其中程烺、金典参与撰写的资政报告分别被湖北省和武汉市某部门采纳,金典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发表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成果要报》,并获省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青年党员服务师生之“心”不断坚定。支部成员响应党中央和政府号召,积极投身各项人民事业发展,郭起东参与安徽省阜阳市“返家乡”政务实习服务家乡发展,李艳参与湖北省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培训,助力数学精英培养工程,更有2022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奖”获得者程烺组建的“爱孩子的书”志愿服务团队,在湖北恩施、广西德保等乡村以原创绘本推动全民阅读实践项目,让全国10余个乡村超千名儿童受益,该项目得到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余静的书面认可和推荐。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一融双高”基层党建创新研究重点建设项目“以‘小’建‘大’:研究生党建提升工程促进党建与青年党员成长发展深度融合”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