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奋斗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意义和实现路径
张健
文章字数:500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奋斗精神的大学生,在职业院校尤其是培养出有担当的大国工匠。用奋斗精神培育大国工匠具有政治价值、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树匠心”“铸匠艺”“育匠才”等途径培养职业院校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堪当大任的大国工匠。
  关键词:奋斗精神;职业院校大学生;大国工匠;意义;路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2]当前,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享乐风气影响,网络上不良价值引导,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奋斗精神。
  一、职业院校大学生奋斗现状
  通过近两年了解到职业院校大学生,一部分大学生怀揣职业理想,积极参与实践课程、技能竞赛,对所学专业充满热情,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展现出主动进取的奋斗姿态。但是大部分同学表现出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缺乏奋斗动力,甚至不想奋斗,随遇而安的状态。
  (一)对奋斗精神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享受的物质条件普遍较好,对于物质匮乏的时代缺乏了解,也没有感同身受,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奋斗就是要吃苦,所以对于奋斗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也不愿意奋斗,遇到困难也是畏难逃避。同时,受到一些网络不良价值的引导,一些大学生也有贪图享乐的思想,甚至一些大学生有一夜暴富的思想,认为奋斗和他们关系不大。这些关于奋斗的错误的认识和我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伟大的奋斗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缺乏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
  大学生若缺乏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迷茫状态。学业上,一部分学生遇到难题就放弃,不愿花时间钻研,对知识没有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为了学分而学,缺乏主动性满足于及格万岁。在考试临近时才仓促复习,而平时缺乏对知识的持续积累与系统性学习。在职业理想上,跟风盲目考证,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自己的行动。部分学生对未来迷茫,不清楚自己在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意义,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
  (三)在实践中奋斗动力不足
  大国工匠们凭借着精湛技艺与不懈奋斗,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实业根基。然而,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但是一些大学生奋斗动力不足。在实践中,他们往往在面对实践机会时,或因怕吃苦而退缩,或因缺乏清晰目标而迷茫,难以像大国工匠们那般坚定执着地投身实践、锤炼自我,致使在通往成为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道路上,缺失了应有的行动力与进取心。参加实习时,只是机械地完成基本任务,不愿主动学习额外技能或承担更多责任,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这些在实践中缺乏奋斗精神的表现都不利于培养大国工匠,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奋斗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意义
  (一)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价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育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用奋斗精神培育“大国工匠”,以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具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曾表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育出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于中国现实映照下的内在彰显,它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无畏风雨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财富。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奋斗精神激励着工匠们不断钻研,追求卓越。因此用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他们成为堪当大任的大国工匠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三)具有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是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姘足胝的艰苦奋斗。”[4]由此可见,奋斗精神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大国工匠往往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奋斗精神促使他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不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像刺绣、陶瓷等传统工艺领域,工匠们通过努力将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更具魅力。
  (四)具有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育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5]对强国建设而言,我们需要加快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工匠们用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增强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与突破,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设计思路。这些创新与突破能够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为企业和国家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因此我们职业院校对于用奋斗精神培育“大国工匠”具有提质增效的实践价值。
  三、奋斗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途径
  大国工匠作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以奋斗精神为指引,更加夯实国家发展的根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一)用理想信念涵养奋斗精神根基—树匠心
  1.强化教育滋养,坚定奋斗理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7]我们党能够战胜艰难困苦,就是有强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取得的成就是党带领人民奋斗出来的。因此用奋斗精神培育大国工匠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将奋斗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基础。思想政治课堂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将奋斗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的讲授中去,讲好不同时期的奋斗精神,讲好各个时期楷模为祖国无私奉献、全力奋斗光辉事迹,让鲜活的奋斗精神走进课堂,激励大学生们努力成长成才。二是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挖掘不同课程和专业中蕴含的奋斗精神教育案例,将奋斗精神巧妙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课程教学对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使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具有奋斗精神的大国工匠。
  2.汲取党史力量,激发奋斗潜力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8]回顾了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以党史学习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奋斗潜力,不仅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重要举措。
  一是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巩固其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通过阅读原文、深入理解原理,做到学深悟透、学以致用。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辅相成,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此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利用红色展览馆、教育馆,挖掘红色资源,让大学生实现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和红色根脉,深刻体悟百年大党的辉煌历程和凝结其中的奋斗经验。三是将党史学习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在学习党史中引导大学生学史力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仰,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敢于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大学生发扬奋精神,有“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闯劲,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劲。拒做“躺平”青年,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二)将奋斗精神融入三全育人体系中—铸匠艺
  首先,要“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共同弘扬奋斗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一是充分激发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多元育人主体的能动作用,融教书育人为一体,合言传身教于一身,于无声处赋予学生智慧的启迪与精神的滋养,令奋斗精神如春风化雨,润泽学子心田,助力其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大国工匠后备力量。二是要充分发挥家庭在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奋斗的优良品质。三是推动社会资源支持,加强校企合作,深挖育人元素,搭建育人平台,共同挖掘奋斗精神培养社会需要的大国工匠。
  其次,立足学生成长主线,用奋斗精神全过程培育大国工匠。将奋斗精神融入各个阶段。针对“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课后”“从学业到就业”的整个大学生涯都要提倡弘扬奋斗精神,根据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方式,将奋斗精神融入全过程,让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依托多元教育载体,用奋斗精神全方位培育大国工匠。一是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以奋斗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打造职业院校的特色文化,将其贯穿于全方位育人中。将校园传统文化与奋斗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奋斗精神文化长廊,举办以“奋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开展“冠军面对面”活动,邀请本校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分享自己成长的过程,分享奋斗的历程,将奋斗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弟学妹,激发他们的奋斗潜质。二是,深入企业培训,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师徒带教、岗位练兵等形式,传承奋斗精神,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提升技能。三是积极参加社会竞赛。积极参加行业内的专业竞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发扬奋斗精神,在竞争环境中追求卓越,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将奋斗精神融入实践培育大国工匠—育匠才
  一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中的课内外实践、实习实训环节的作用,通过融入奋斗精神,培养具备卓越技能的大国工匠。沉浸式体会先辈奋斗精神,激发自身奋斗潜力,使之成长为拒绝“摆烂”,甘于奋斗的大国工匠。二是,强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项目”“真场景”“真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发扬奋斗精神锤炼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三是举办工匠精神主题活动定期举办工匠精神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讲座、展览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四是,积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奋斗精神推动创新发展。学生定期到企业实践,在实践中发扬奋斗精神,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的工艺、新标准等,适应社会发展、国家需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指引方向、指导实践: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EB/OL].(2024-03-06)[2025-11-19].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6958.htm.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8]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新生代,2019,(01):2.
  基金项目: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校级课题“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国工匠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KY2024207)
  作者单位: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