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对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
朱紫群
文章字数:2649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推动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的整体提高,在此背景下,产业升级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逐渐受到关注。我国各地近年来也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积极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并逐步调整和优化了传统产业结构,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然而,产业升级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仍需深入探讨,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升级如何有效支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等方面。基于此,文章将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对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旨在揭示产业升级如何改善收入分配、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产业升级的概述
  (一)新型城镇化的定义。新型城镇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从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其中,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则体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统筹安排,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绿色体现为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力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开放性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城市间、国家间的合作与互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共享则体现为新型城镇化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特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产业升级被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高端化与智能化转型,二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可持续产业升级。产业高端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和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向智能制造、精密制造、高技术产业发展;同时,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信息、教育、文化等行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推动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型。智能化转型则体现为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这种转型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与安全性。
  产业升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注重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这一特征的出现则是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绿色发展要求产业升级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钢铁、水泥、电力等传统的重化工业和高污染行业中,引入环保设备和先进技术,逐步实现绿色生产成为了必由之路。此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产业升级还体现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方面。节能建筑、绿色交通、智慧能源系统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改变城市的运行模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消费和绿色技术的普及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升级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过去的城镇化模式中,经济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造成了城市与乡村、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则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绿色产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中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例如农业产业发展引进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转型为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与技术,推动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是单纯的产业替代,更重要的是推动区域内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城市与乡村、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逐步加强,有效提升了当地产业的竞争力与市场活力。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深入,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使得各地经济转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改善了许多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不仅提升了区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也使低收入地区和边远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缩小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这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升级带动就业与收入分配公平。产业升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不仅表现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多上,还体现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会包容性上。具体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的低效和劳动密集型特征被创新驱动的高附加值产业所替代,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发展。一些传统农业地区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一些农村地区则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增强了其收入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同时,产业升级还带来了收入分配公平。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实施了税收优惠、产业引导、技能培训等政策,使得农村和边远地区能够借助产业升级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企业则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提升员工技能、优化收入结构等手段提升了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进而推动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这种收入增长不仅体现在单个劳动者的薪酬水平上,还体现在社会整体财富的再分配和共享机制的改善上,进而推动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公平分配。此外,绿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崛起对环境的友好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来实现区域经济更加均衡,这一过程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共享和再分配,进而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三、结语
  综上,产业升级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其所推动的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使得劳动者能够通过提高自身技能和参与新型产业获得更高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更广泛分配,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化,各地区应根据自身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