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孩子,是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对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深刻回应。学校科学教育价值定位在夯实学科知识基础上,为孩子种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构建“大科普”新格局。如今,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科技教育已逐渐在学校开枝散叶、结出硕果,成为瑶海区乃至合肥市颇具知名度的一张“闪亮名片”。
科技浸润“梦马”学子 创新点亮非凡未来
——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从“跟跑”到“领跑”擦亮科技教育新名片
文章字数:1873
    校长薛文银(左)为中国科大天文学博士后宛振颁发科学副校长聘书。


    科技社团学子们以赛促训,以赛促学。


  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始建于1933年,地处瑶海区龙岗开发区,2023年8月成立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集团所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00平方米,在校学生5012人,在职教师数277人。近年来,学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出一批批具备创新精神且活力向上的阳光少年。
  跑出科技育人“加速度”
  早在2021年起,学校就启动针对STEM教育较为系统的规划、探索和实践,历经三年的快速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为主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学生在沟通、合作、创新、实践中快速成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成员校、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少儿智力开发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中小学天文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第19届宋庆龄杯科学普及创新校、北斗杯优秀组织单位、合肥市中小学首批智慧学校应用示范校、合肥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合肥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优秀组织、瑶海区中小学首批智慧课堂应用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何以从众多瑶海老牌名校中脱颖而出,将科技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在薛文银校长看来,科技教育成功“出圈”的关键就在于学校STEM空间的创设与打造,努力将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间培养起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建设780平米梦马科学少年宫,集教学、科普、训练、展示以及实验,中心器材配备种类丰富,能满足学校开展STEM项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教学及训练需求,受到学生的喜爱。
  构建“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重点打造“科学教育、科技实践”特色,初步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一体”即国家科学必修课程,也是基础和核心课程。“两翼”即科普和科创活动,其中,科普重点开展校园科技节、科学家讲座、天文知识竞赛、科普研学四大教育活动,科创重点打造竞赛机器人、无人机、信息学编程、人工智能四大特色活动。
  薛文银校长深谙要把科学教育办出特色、办出亮点,不仅要时常贡献“高光时刻”,更要懂得“功在平时”。基于此,学校坚持把课程作为开展科技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一体两翼”的“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下,围绕“以梦为马勇登高岗”的校园文化理念,创新梦马科技课程建设,该课程层次化设计“筑梦启蒙、追梦探索、圆梦实践、传梦引领”四大课程群,并设置了相应的19个课程内容,形成13个校内传统科技社团,28个普惠科技课程,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此外,学校还构建“三大科学教育”格局,聘请科学副校长进校园“现身科普”(大家)、与科大讯飞等培训公司合作开发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大企业)、与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大平台)形成了科普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三共”发展模式,促进学校高速形成科普型校园。
  为了凸显科学教育办学特色,学校落实各学段学生科学素养目标要求,低段启蒙,激发孩子们对机器人课程学习的兴趣;中段体验,让孩子们学习机器人组装等基本技能;高段研创,让孩子们初探编程、开发脑洞。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持续提升,学校已成为越来越多瑶海人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多措并举竞赛实力显著增强
  2023年9月22日,学校孙刘洋、申士两位学生被授予瑶海区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吴城城、梁丽丽老师带队参加全国ENJOYAI人工智能全球总决赛,获得3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在全国青少年AILD劳动技能大赛中喜获4枚金牌和2枚银牌……许多人好奇,众多马岗学子能够在各大科创赛事取得惊艳的成绩,学校到底做对了什么?一方面,学校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定期举办科技竞赛、科学社团、科技研学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科普专题讲座,有计划地选送科技辅导员参加科技教育活动。目前学校从事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专兼职教师30多人,其中,王贵老师是安徽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瑶海区“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获得者,瑶海区科技教育工作者。张亥玲、吴城城、李本慧、王玮四位老师先后加入合肥市科普教育名师工作室。学校已实现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师的配齐与优配,助力学校科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技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薛文银校长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弘扬科学精神、拓宽活动领域、创新活动方式,共同努力把学校科技教育这张“闪亮名片”擦得更亮。 (丁必超 刘正)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