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研学模式研究
李艳
文章字数:5511
  摘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以红色资源融入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中,是培育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将红色资源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利用好课内和课外两个场合,不仅要在课堂学,还要通过现场去感悟,更要通过实践形成学习成果,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实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中,能够对青年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不仅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历史观念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
  红色文化资源形态丰富,包括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如重要旧址、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或场所等属于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也包括重要档案、文献、声像、照片资料等;非物质类的有如英烈模范人物和集体形象、事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口述历史、红色地名等其他资源。无论是物质类的还是非物质类的,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如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的永连村,长征时期红六军团在此停留,借用了村民的房屋作为临时指挥部,为村民挖掘了水井,还将具有药用价值的半截象牙筷子赠予了村民。如今,这里建起了党性教育基地,红军井和象牙筷成为了军民鱼水情的鲜活例子。
   (二)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与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与高校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能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表现出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个人、集体克服艰难险阻到达理想彼岸的重要精神力量。理想至上的奋斗精神内蕴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是红色文化发展的精神源泉。[1]青年大学生作为学习、传承、弘扬和践行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价值和功能实现的主体,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当中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执着艰苦奋斗、报国为民等品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前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结合起来,能够对青年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能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与坚定理想信念。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如今的青年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媒介成为了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空间内信息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网络空间各种思想混杂,其中部分信息极具误导性,极易混淆视听。网络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加之部分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有限,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念和错误的历史观念。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挖掘真实发生、鲜活的教育素材,通过这种摆事实的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消除网络中对历史错误解读等负面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四)推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对生活在校园的青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通过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达到育人目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来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方向引领,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可以通过展板、标语的形式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辟专门的红色文化长廊、红色展馆集中进行红色文化的展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然接触和感受红色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二、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条件
  要确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实效,机制建立、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库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长效机制是保障
  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从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基本遵循。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着力建设规范化保障机制,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高校应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教育中的运用,构建一套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多元化实践路径。学校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工作。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学工和团委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等组成,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工作小组要有中长期规划,要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工作小组要在师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保障、活动开展等方面为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具体的指导。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
  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学院专业为依托,选拔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专任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主体。高校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红色文化专题培训、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教师对红色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将红色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能力。同时,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和以老干部、老战士等为代表的“五老”作为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尤其是老干部、老战士等,他们是历史见证者或亲历者,能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引发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在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是核心
  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库,是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效率与效果的核心问题。高校可以从文献资源、影像资源、实物资源等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充实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资源库。文献资源包括如经典著作、党史教材、重要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等;影像资源主要指红色电影、纪录片、专题影像资料等;实物资源主要指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教育基地等。高校可以从地域接近性出发,从本市或本省的范围内开展红色资源库的整理与建设工作。如以笔者所在高校的属地永州市为例,在实物资源方面,该市现有李达故居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道县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小源会议旧址、李启汉故居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处,永州党史军事陈列馆、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蓝山县中国工农红军新村渡口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0处。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素材。如果高校属地红色文化资源有限,或者影响力较小,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资源库的范围,将全省或全国典型的、影响力大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资源库。
  三、“课堂+现场+实践”三位一体的研学模式
  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和功能,高校应从课堂、现场与实践入手,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打造“课堂+现场+实践”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模式。
   (一)利用课堂讲好学好红色文化
  将融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是第一环节。在课程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建立“思政课+专业课+选修课”全面覆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课程体系。高校线上课堂以公开课、线上专题、音视频作品为主要形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线下课堂以思政课为主体,专业课与选修课为补充,全面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几门主要的思政课从内容方面来看,应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为核心,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分析历史事件、解读经典文献,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逐渐理解和接纳红色精神。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更侧重于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来展开论述,更显宏观,这就需要以专业课和选修课来作为补充。
  专业课方面,要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推动红色文化与各个学科深度融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红色历史。此外,还要依托当地的红色历史事件,创造性地设计实地考察、口述历史等富有实践性和互动性的课程,不断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2]在选修课程方面,同样的可以系统的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如永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时,全国的40多名党员中永州籍的就有李达、李启汉、陈为人等3人。1931年至1934年,三支红军队伍,先后经过永州,红七军、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在永州留下了光辉足迹、感人事迹和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遗迹。地处永州的湖南科技学院在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利用方面成果显著。该校开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永州红色文化概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讲,课程依托永州红色文化资源,授课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故事性,学生接受程度高,每学年有近200名学生选修该课程,受益面较广。
  在线上课堂方面,可以在网站、大学生活跃的社交平台开设专栏或者公开课。如湖南科技学院在官网主页开设了“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同时加强了对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官方账号的利用,不定期地发布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形成了多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的局面,学生受众群体覆盖面较广。
  (二)深入现场感悟红色文化
  将融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还要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等实物资源。相比学生在课堂接受的间接信息,学生在革命遗址遗迹等现场通过参与获得的直接感悟会更加深刻。遗址遗迹场景能直观真实、清晰可见地展现先辈探索历史道路和进行革命抗争时的筚路蓝缕与艰苦奋斗场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更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素材。在革命遗址遗迹现场,学生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聆听讲解报告,能更直观地了解党的历史,切身感悟革命年代先辈们的坚定信仰。每年湖南科技学院都要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李达故居、永连村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陈树湘烈士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教育场馆参观,让学生在现场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和先辈的坚定革命信念。同时,结合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参观心得交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现场教育的效果。
  (三)通过实践传播好红色文化
  实践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最好方式。实践方面主要以主题活动与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既能兼顾趣味性,保证参与面,也能通过竞赛形成精品作品,提升实践活动的影响力。近年,湖南科技学院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受教者,更注重鼓励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让学生通过实践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头戏。在湖南科技学院,“红色故事会”“红色经典诵读”“红色电影配音大赛”等活动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机制,成为了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品牌活动。此外,该校还以赛事为依托,鼓励学生参赛。该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形成了一篇篇论文、一部部视听作品,是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最有力的证明。该校学生创作的《铁血担当 绝对忠诚——陈树湘》在2021年获得“学习强国”平台“湖南教育电视台”强国号刊载;该校传媒学院20级学生创作的反映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所在地零陵区永连村变化的《红色村庄换新颜》,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超过了2.4万次,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通过实践,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与检验,形成了学习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还为社会培育了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力量。
  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实践也是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益探索。2024年8月份,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湖南日报》社联合湖南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科技学院共同举办了“‘红色足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暑期见习营活动”。活动中,学生沿红军长征过永州的路线进行了深入采访,在追寻红军永州长征足迹,感怀先辈长征精神的同时,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时代风云,一篇篇报道刊发在新湖南、红网等媒体平台。虽然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只有48人,但通过媒体平台、社交平台的传播,活动的影响力覆盖全省,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报道,再一次重温了历史,传承了红色精神。
  四、结语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不仅要有制度、人才等保障,还要创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综合运用现代传播媒介拓宽传播渠道。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利用好课堂、现场与实践,逐步形成“课堂学、现场悟、实践用”的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模式,实现由课堂走向社会、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跨越与提升,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网.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品格[EB/OL].(2024-06-02)[2024-10-0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800699910403008926&wfr=spider&for=pc.
  [2]中国社会科学网.红色文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EB/OL].(2024-08-07)[2024- 10- 09].https://cssn.cn/skgz/bwyc/202408/t20240807_5769553.shtml. 基 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研学模式建构研究(22C0538)”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