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合肥长安:
砥砺奋进是永远不褪的底色
文章字数:1627


  自1965年安徽省淮海机械厂(合肥长安前身)奠基,到2014年加入长安汽车,合肥长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锐意进取,逐渐成长为推动安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坚实力量。
  历史回眸:深深烙印的造车基因
  1965年,安徽省淮海机械厂在大别山深处拔地而起。改革开放后,淮海机械厂开始转型生产民用产品。1979年,中国第一辆微型单排汽车“小飞虎”在淮海机械厂试制成功,该车全部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微型车市场的空白。在此后的近30年中,曾经的淮海机械厂经过搬迁、资产重组先后进入江西昌河、中国长安汽车集团。2014年,正式加入长安汽车。
   迎来新生:高速启航的全新征程
  2014年,长安奔奔mini、CX20转产合肥,江淮大地开始了一场文化融入、“轿养”提升之旅。2016年长安CS15投产合肥,为合肥长安的新生再添一捧沃土。
  2014年2.12万辆、2015年6.3万辆、2016年17.7万辆……2023年29.66万辆,2024年冲刺30万辆!这一组数字见证了合肥长安“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
  2018年,合肥长安二期调整升级项目启动,长安CS75PLUS正式确定在合肥投产。但是,从投产到上市,时间只有1年9个月。
  一条新的产线、一款全新的产品、一支新搭建的团队。新线、新品、新人,三个“新”牢牢地牵动着整个合肥长安的“心”。
  奋力书写:明日座驾的传奇之路
  党委专项研究,制定管控计划,开展决战五十天攻坚等党内立功竞赛活动……为了迎接CS75PLUS这一长安汽车历时四年、集全球近两千名专家、工程师倾力打造的全新战略车型,合肥长安的创新团队在一条从无到有的新产线上一次又一次接受着新的考验。
  2018年7月25日,CS75PLUS打响焊接第一枪,加速键即刻按下,生产效率最高达63台每小时、投产签署后三个月产量爬坡比达到400%,刷新长安汽车新品量产爬坡纪录。
  2019年8月2日,仅用时1年8个月,首台CS75PLUS顺利下线!9月5日,第二十二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长安A+级SUV“明日座驾”CS75PLUS正式上市。预售仅19天,订单量就达到了11729辆。
  面对迅速火爆的市场、热切期盼的用户,合肥长安人许下承诺:交付必是精品。制定《特管办法》,抓质量突出一个“狠”,区域联防,层层特管;建立生产线质量拉停机制,坚决不带问题生产,开展“强化过程执行”活动,质量问题坚决不出厂;“四个一”深化全员质量意识。
  2020年,“抢芯”“限电”……挑战接踵而至。CS75PLUS销售市场持续火爆,智能座舱使用的某项资源极度紧张。合肥长安保供先锋队连续6个月辗转于深圳等地,多次在成品库存结余两位数时完成接力。
   全速前进:浓墨重彩的精彩之年
  2023年,合肥长安以“一体化”“双达标”“三榜首”“四突破”的高速态势稳中求进。
  “一体化”推进体系建设。挖掘体系创新着力点,围绕人才、标准、机制三大业务稳步推进,增强内在动力;连续4月刷新月产量纪录,全年产量29.66万辆,创历史新高。
  安全、质量“双达标”。以上率下,立足现场,识别风险,本质安全有效提升;开展过程专项行动,全过程保持质量严格管理态势。
  精益排产、用工方案;CS75PLUS、Lumin、第三代悦翔分别稳居长安汽车燃油车、电动车、出口车2023年销量“三榜首”。
  在夯基础、创价值、深关心、强品牌方面实现“四突破”。开展党内立功竞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引领保障能力;荣获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技能竞赛、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劳动竞赛等多项重磅荣誉;扎实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多点发力促进员工稳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向稳、向新、向强“三向好”发展;坚持落实“双关心”,不断增强凝聚力。
  继往开来:快马加鞭的圆梦之旅
  2024年,合肥长安豪情满怀、阔步迈进十年赶考的圆梦之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为合肥长安的新征程点燃了新希望。
  8月14日,长安第四代CS75PLUS首台车在合肥长安顺利下线。9月24日,杭州预售发布会,第四代CS75PLUS价格及权益发布仅10天,订单累计突破10000单,迅速引爆市场。
  “明日座驾”的故事写到第五个年头,合肥长安也迎来了CS75PLUS系列产品累计下线100万台。合肥长安“内外兼修”、实干担当,全力以赴推动长安汽车逐步成为安徽汽车产业稳步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一张王牌。
  (王艺 全媒体记者 刘正)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