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非遗视角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文章字数:5321
摘要: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有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及自信心的作用。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遭受严峻挑战,众多经典面临失传危机。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出发,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有效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传统音乐的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应将传统音乐纳入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教学让更多青少年接触并学习,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最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对传统音乐进行记录与保存,保护传承人,防止技艺流失。并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提升公众对传统音乐的认知度与兴趣,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护的热情。通过这些努力,有望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的独特价值,使其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相融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精神内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阔背景下,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构建起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固基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转型,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众群体的日益缩减,传承链条的断裂,多元文化冲击等都使得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因此,如何在非遗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传承之路,确保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我们必须正视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非遗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宛如一部活灵活现的历史画卷,忠实地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激昂的战歌,是历史烽烟中的呐喊,它们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英勇,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到古人那满腔的壮志豪情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而那些悠扬的民间小调,则像一首首生活的诗篇,细腻地描绘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在平凡中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劳作时的号子,还是节庆时的欢歌,都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这些音乐旋律,如同一扇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感受那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更重要的是,传统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更是历史的璀璨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还体现了古人的道德观念、审美追求和人文精神。这些价值观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社会的风貌与变迁,为我们深入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无比珍贵且不可替代的资料。
(二)艺术价值
我国的传统音乐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旋律变化万千,或悠扬婉转如潺潺流水,轻轻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或激昂澎湃似汹涌海浪,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情感。节奏更是丰富多彩,时而明快活泼,充满活力,仿佛春日的阳光般温暖;时而舒缓沉稳,犹如静谧的夜晚,给人以宁静之感。和声的运用堪称精妙绝伦,不同音符的交织融合,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些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审美观念,是先辈们卓越艺术创造力的珍贵结晶。传统音乐中的乐器演奏更是一大亮点,二胡的如泣如诉,似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古筝的空灵典雅,宛如仙境之音;笛子的清脆悦耳,仿佛能穿透云霄。[1]歌唱技巧同样高超,不同的唱腔风格鲜明地展现出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文化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它就像一座宝库,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那些激昂的旋律,仿佛历史的低语,传递着勇敢坚毅、自强不息的坚韧品质,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而旋律背后所蕴含的忠诚正直、勤劳朴实的价值观,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本真与善良。在悠扬的曲调中,仁爱友善、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得以传承,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2]这份共同的文化记忆,让散落天涯的同胞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找到彼此间那份难以割舍的精神纽带。传统音乐文化还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为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搭建了桥梁,让世界因多元而更加精彩纷呈。
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一)传承人匮乏
当前,我国在传统音乐文化领域的研究有限,主要由部分从事传统音乐教育的学者以及传统音乐的现有传承人进行,但这些传承人多数已年事较高,精力有限,使得传承工作变得尤为艰难。[3]而且,传统音乐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受孔孟之道等儒家思想的影响,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文化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导致年轻一代往往对传统音乐文化感到陌生与疏离,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共鸣,从而加剧了传承人匮乏的困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布满荆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二)传承模式单一
传统音乐的传承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民间艺人进行一对一的口传心授,然而这种方式通常缺乏计划性。在传承过程中,艺人未能对丰富的传承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未能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进而难以实现高效传播,这导致传统音乐文化在向社会大众传播时很难实现广泛传播。再者,长期以来,传统音乐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传承体系,导致它的传承大多处于自发状态。这种自发状态随意性较强,较为零散,难以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4]这使得传统音乐未能形成高效的传承机制,在传承之路上遭遇诸多困难以及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传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全力支持。然而,当前政府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投入力度尚显不足。这种投入不足直接体现在多个层面:一方面,保护工作的资金短缺使得许多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与修复,大量珍贵的音乐档案与录音资料因缺乏妥善保存而面临遗失的风险;另一方面,挖掘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受限,许多隐藏于民间的传统音乐宝藏未能被充分发掘与整理,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无法得到充分展现。这一系列问题无疑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增添了重重障碍,使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四)多元文化冲击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边缘化危机。随着西方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与音乐偏好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新颖、时尚的音乐体验,而对于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音乐则显得兴趣缺缺,认同感逐渐淡化。[5]这种趋势不仅严重阻碍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使得古老的音乐技艺与曲目面临失传的风险,更导致了传统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大幅下降。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在年轻一代中的缺失,无疑是对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巨大损失,也让我们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失去了许多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魅力的机会。
(五)市场化进程中的困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商业化和快餐化的风险。部分音乐家与艺术工作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传统音乐进行过度改编和包装,使得传统音乐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6]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使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与深度。经过改编后的传统音乐,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定的关注度,但却难以持久地吸引听众,更无法真正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的精髓。这一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更让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使得原本就艰难的传承之路变得更加崎岖不平。
三、非遗视角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一)培养传承人
在培养传承人方面,需多管齐下。首先,政府与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成为社会敬重的对象,还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去,充分激发他们的传承热情。其次,要重点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年轻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价值与独特魅力,进而逐渐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再者,学校可以积极举办传统音乐比赛、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音乐。最后,探索建立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机制是当务之急。通过开展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可以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事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推动传承模式创新
在推动传承模式创新的进程中,学校必须积极探索并创新传统音乐的传承模式,巧妙地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通过开设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课程,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奠定坚实基础;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运用高清录音、3D扫描等数字化技术,对经典曲目、传统乐器及演奏技法进行精准记录与保存,构建一个全面、生动的传统音乐数字库,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跨越时空,永续流传,为后世留下丰富的音乐财富。借助强大的网络技术进行广泛传播,可以让传统音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千千万万户家庭,从而有效增强传统音乐的社会影响力,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崭新道路。
(三)加强政策支持
在加强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应扮演核心角色。首先,政府需制定和完善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专项政策和法规,构建一个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政府可设立传统音乐文化专项基金,为传统音乐的研究、教学、演出和传承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障这些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最后,政府还应推出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氛围。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传统音乐的知识产权,打击侵权行为,维护艺术家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将有力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提高传统音乐文化地位
为有效抵御多元文化冲击,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积极推动传统音乐与现代、西方音乐的交流融合。除了上述措施,我们应积极促进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之间的交流融合。具体措施包括:举办跨界音乐会,让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同台演出,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鼓励艺术家进行创作尝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作品中,创新表现形式与内容。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音乐节、音乐会巡演等,将传统音乐推向世界舞台,提升其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举措,传统音乐将焕发新的活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有效抵御多元文化的冲击,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效抵御多元文化的冲击,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
(五)注重原生态保护
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旅途中,必须高度重视原生态的保护与延续,坚决抵制对传统音乐进行不当或过度的改编与包装,确保其文化精髓得以完整保留。首先,加强对传统音乐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全力保护传统音乐的演出场所,通过修复古迹戏台、扶持民间剧场等方式,让每一处舞台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稳固文化传承的阵地。另一方面,要对濒临失传的乐器制作技艺给予高度重视,鼓励并支持匠人师徒相传,让古老的斫琴、铸锣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传统乐器可以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继续奏响美妙动人的旋律。通过这些努力,传统音乐可以在适宜的土壤中蓬勃生长、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令人惊叹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更加绚丽多彩的瑰宝。
四、结论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无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巨大,在非遗视角下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文化延续的必然需求,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但当前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着众多挑战,对此必须积极采取行动。教育普及的深化,能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韵味,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形式的创新,则能让传统音乐与现代审美无缝对接,吸引更多年轻力量的关注与参与。同时,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将进一步拓宽传统音乐的传播渠道,提升其影响力。而政策的扶持与产业的推动,则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让传统音乐文化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吕陶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18):166-168.
[2]史西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23(33):88-90.
[3]廖红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广东连南瑶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4):33-38.
[4]杨颖宗.传统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分析[J].学周刊,2024(29):140-142.
[5]骆天天.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的活态保护与传承[J].戏剧之家,2017,(19):56-57.
[6]高曼曼,吴艳梅.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6):142-147.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精神内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阔背景下,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构建起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固基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转型,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众群体的日益缩减,传承链条的断裂,多元文化冲击等都使得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因此,如何在非遗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传承之路,确保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我们必须正视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非遗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宛如一部活灵活现的历史画卷,忠实地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激昂的战歌,是历史烽烟中的呐喊,它们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英勇,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到古人那满腔的壮志豪情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而那些悠扬的民间小调,则像一首首生活的诗篇,细腻地描绘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在平凡中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劳作时的号子,还是节庆时的欢歌,都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这些音乐旋律,如同一扇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感受那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更重要的是,传统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更是历史的璀璨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还体现了古人的道德观念、审美追求和人文精神。这些价值观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社会的风貌与变迁,为我们深入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无比珍贵且不可替代的资料。
(二)艺术价值
我国的传统音乐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旋律变化万千,或悠扬婉转如潺潺流水,轻轻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或激昂澎湃似汹涌海浪,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情感。节奏更是丰富多彩,时而明快活泼,充满活力,仿佛春日的阳光般温暖;时而舒缓沉稳,犹如静谧的夜晚,给人以宁静之感。和声的运用堪称精妙绝伦,不同音符的交织融合,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些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审美观念,是先辈们卓越艺术创造力的珍贵结晶。传统音乐中的乐器演奏更是一大亮点,二胡的如泣如诉,似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古筝的空灵典雅,宛如仙境之音;笛子的清脆悦耳,仿佛能穿透云霄。[1]歌唱技巧同样高超,不同的唱腔风格鲜明地展现出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文化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它就像一座宝库,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那些激昂的旋律,仿佛历史的低语,传递着勇敢坚毅、自强不息的坚韧品质,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而旋律背后所蕴含的忠诚正直、勤劳朴实的价值观,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本真与善良。在悠扬的曲调中,仁爱友善、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得以传承,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2]这份共同的文化记忆,让散落天涯的同胞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找到彼此间那份难以割舍的精神纽带。传统音乐文化还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为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搭建了桥梁,让世界因多元而更加精彩纷呈。
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一)传承人匮乏
当前,我国在传统音乐文化领域的研究有限,主要由部分从事传统音乐教育的学者以及传统音乐的现有传承人进行,但这些传承人多数已年事较高,精力有限,使得传承工作变得尤为艰难。[3]而且,传统音乐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受孔孟之道等儒家思想的影响,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文化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导致年轻一代往往对传统音乐文化感到陌生与疏离,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共鸣,从而加剧了传承人匮乏的困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布满荆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二)传承模式单一
传统音乐的传承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民间艺人进行一对一的口传心授,然而这种方式通常缺乏计划性。在传承过程中,艺人未能对丰富的传承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未能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进而难以实现高效传播,这导致传统音乐文化在向社会大众传播时很难实现广泛传播。再者,长期以来,传统音乐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传承体系,导致它的传承大多处于自发状态。这种自发状态随意性较强,较为零散,难以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4]这使得传统音乐未能形成高效的传承机制,在传承之路上遭遇诸多困难以及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传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全力支持。然而,当前政府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投入力度尚显不足。这种投入不足直接体现在多个层面:一方面,保护工作的资金短缺使得许多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与修复,大量珍贵的音乐档案与录音资料因缺乏妥善保存而面临遗失的风险;另一方面,挖掘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受限,许多隐藏于民间的传统音乐宝藏未能被充分发掘与整理,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无法得到充分展现。这一系列问题无疑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增添了重重障碍,使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四)多元文化冲击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边缘化危机。随着西方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与音乐偏好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新颖、时尚的音乐体验,而对于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音乐则显得兴趣缺缺,认同感逐渐淡化。[5]这种趋势不仅严重阻碍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使得古老的音乐技艺与曲目面临失传的风险,更导致了传统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大幅下降。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在年轻一代中的缺失,无疑是对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巨大损失,也让我们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失去了许多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魅力的机会。
(五)市场化进程中的困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商业化和快餐化的风险。部分音乐家与艺术工作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传统音乐进行过度改编和包装,使得传统音乐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6]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使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与深度。经过改编后的传统音乐,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定的关注度,但却难以持久地吸引听众,更无法真正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的精髓。这一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更让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使得原本就艰难的传承之路变得更加崎岖不平。
三、非遗视角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一)培养传承人
在培养传承人方面,需多管齐下。首先,政府与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成为社会敬重的对象,还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去,充分激发他们的传承热情。其次,要重点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年轻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价值与独特魅力,进而逐渐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再者,学校可以积极举办传统音乐比赛、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音乐。最后,探索建立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机制是当务之急。通过开展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可以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事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推动传承模式创新
在推动传承模式创新的进程中,学校必须积极探索并创新传统音乐的传承模式,巧妙地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通过开设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课程,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奠定坚实基础;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运用高清录音、3D扫描等数字化技术,对经典曲目、传统乐器及演奏技法进行精准记录与保存,构建一个全面、生动的传统音乐数字库,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跨越时空,永续流传,为后世留下丰富的音乐财富。借助强大的网络技术进行广泛传播,可以让传统音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千千万万户家庭,从而有效增强传统音乐的社会影响力,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崭新道路。
(三)加强政策支持
在加强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应扮演核心角色。首先,政府需制定和完善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专项政策和法规,构建一个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政府可设立传统音乐文化专项基金,为传统音乐的研究、教学、演出和传承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障这些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最后,政府还应推出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氛围。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传统音乐的知识产权,打击侵权行为,维护艺术家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将有力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提高传统音乐文化地位
为有效抵御多元文化冲击,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积极推动传统音乐与现代、西方音乐的交流融合。除了上述措施,我们应积极促进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之间的交流融合。具体措施包括:举办跨界音乐会,让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同台演出,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鼓励艺术家进行创作尝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作品中,创新表现形式与内容。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音乐节、音乐会巡演等,将传统音乐推向世界舞台,提升其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举措,传统音乐将焕发新的活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有效抵御多元文化的冲击,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效抵御多元文化的冲击,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
(五)注重原生态保护
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旅途中,必须高度重视原生态的保护与延续,坚决抵制对传统音乐进行不当或过度的改编与包装,确保其文化精髓得以完整保留。首先,加强对传统音乐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全力保护传统音乐的演出场所,通过修复古迹戏台、扶持民间剧场等方式,让每一处舞台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稳固文化传承的阵地。另一方面,要对濒临失传的乐器制作技艺给予高度重视,鼓励并支持匠人师徒相传,让古老的斫琴、铸锣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传统乐器可以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继续奏响美妙动人的旋律。通过这些努力,传统音乐可以在适宜的土壤中蓬勃生长、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令人惊叹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更加绚丽多彩的瑰宝。
四、结论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无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巨大,在非遗视角下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文化延续的必然需求,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但当前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着众多挑战,对此必须积极采取行动。教育普及的深化,能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韵味,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形式的创新,则能让传统音乐与现代审美无缝对接,吸引更多年轻力量的关注与参与。同时,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将进一步拓宽传统音乐的传播渠道,提升其影响力。而政策的扶持与产业的推动,则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让传统音乐文化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吕陶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18):166-168.
[2]史西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23(33):88-90.
[3]廖红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广东连南瑶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4):33-38.
[4]杨颖宗.传统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分析[J].学周刊,2024(29):140-142.
[5]骆天天.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的活态保护与传承[J].戏剧之家,2017,(19):56-57.
[6]高曼曼,吴艳梅.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6):142-147.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