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宿州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2322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阿尔法。
数智云创产业园。
各级领导专家到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中心指导。
观摩宿州市“良种配良法,科技助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
泉为科技(安徽)研究院。
宿州市重大科技“揭榜挂帅”“大豆振兴协同创新工程”实收测产。
轴承研究所的职工在测量轴承尺寸。
阿尔法公司员工办公环境。
近年来,宿州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超前布局,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5512”产业矩阵,着力探索一条科创资源匮乏地区创新发展实践路径。聚焦企业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重塑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多项改革举措,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下好创新“先手棋”,跑稳发展“接力赛”,必须把握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发挥企业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对接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锻造更多引领创新的“主力军”。
持续实施高企科小“双倍增”行动。2023年,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77家,增长31.4%,增速居全省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887家,增长99%,增速居全省第二。2024年,宿州市推荐三批高新技术企业共231家,二季度该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增长50%,增速居全省第一;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16家。
健全完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
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现代农业研究院、厦门大学宿州市新能源材料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灵璧轴承研究院先后落地运营;皖北首个生物育种中心初步建成,南京农业大学牵头组建,一期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智算中心 3个,算力达1933.4P,居全省第二。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纷纷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宿州工作站挂牌运营。杭州、北京“科创飞地”揭牌运营,在G60松江·安徽科创园设立“反向飞地”;中国矿业大学埇桥科技园建设有序推进。
“二十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服务是第一营商力”理念,全力打造“科创福地、人才家乡”服务品牌,把科学家当家人、把企业家(创业者)当亲人,操真心、尽全力、共成长。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创新型城市二十条”,真金白银予以支持,连续两年市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超亿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强化有组织科研,创新型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长三角合作专项等,每年市级科技项目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安徽“双创汇”走进宿州、“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法护科创院企同行”等活动;7项科技金融典型做法在全省作经验推广,2024年二季度末全市科技贷款增长45.2%,增速居全省第一。
强化创新人才“引用护聚”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释放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离不开制度的作用、改革的力量。要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归宿”行动,真心引才、悉心育才、倾心留才,加快形成具有宿州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要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加大“招院引所”工作力度,打通从“研发”到“转化”的关键环节,让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宿州开花结果。
纵深推进“人才归宿”行动,宿州学院近两年共招引博士263人,博士总数达360人。14名专家教授入选省首批科技副总。“揭榜挂帅”项目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榜单面向全国发布,“大豆振兴协同创新工程”“土壤生态与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分别由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牵头揭榜,单个项目市财政支持500万元。其中“土壤生态与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9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首次开展长三角合作专项,鼓励长三角企事业单位联合我市企业承担市级科技项目。截至目前,宿州市共引育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2个,引育创新创业团队70个,团队核心成员达457人;人才团队创办的19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这为宿州下一步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宿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晖表示,作为科技部门,最重要的是学深悟透、抓好落实,“我们将持续壮大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加强科技金融融通创新,为服务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贡献宿州力量。”
宿州市科协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积极举荐各类科技人才,汇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力量;加大搭建融合平台,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推进宿州市省级学会专家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学会服务站专家人才智力作用,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宿州产业发展;打造科技智库,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进一步发挥科协团体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为宿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优化科普体系,立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扎实开展科普工作,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下一步,宿州市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科教融汇、科产融合、科才交融、科金融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段大鹏 朱明刚)
数智云创产业园。
各级领导专家到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中心指导。
观摩宿州市“良种配良法,科技助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
泉为科技(安徽)研究院。
宿州市重大科技“揭榜挂帅”“大豆振兴协同创新工程”实收测产。
轴承研究所的职工在测量轴承尺寸。
阿尔法公司员工办公环境。
近年来,宿州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超前布局,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5512”产业矩阵,着力探索一条科创资源匮乏地区创新发展实践路径。聚焦企业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重塑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多项改革举措,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下好创新“先手棋”,跑稳发展“接力赛”,必须把握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发挥企业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对接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锻造更多引领创新的“主力军”。
持续实施高企科小“双倍增”行动。2023年,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77家,增长31.4%,增速居全省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887家,增长99%,增速居全省第二。2024年,宿州市推荐三批高新技术企业共231家,二季度该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增长50%,增速居全省第一;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16家。
健全完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
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现代农业研究院、厦门大学宿州市新能源材料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灵璧轴承研究院先后落地运营;皖北首个生物育种中心初步建成,南京农业大学牵头组建,一期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智算中心 3个,算力达1933.4P,居全省第二。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纷纷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宿州工作站挂牌运营。杭州、北京“科创飞地”揭牌运营,在G60松江·安徽科创园设立“反向飞地”;中国矿业大学埇桥科技园建设有序推进。
“二十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服务是第一营商力”理念,全力打造“科创福地、人才家乡”服务品牌,把科学家当家人、把企业家(创业者)当亲人,操真心、尽全力、共成长。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创新型城市二十条”,真金白银予以支持,连续两年市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超亿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强化有组织科研,创新型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长三角合作专项等,每年市级科技项目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安徽“双创汇”走进宿州、“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法护科创院企同行”等活动;7项科技金融典型做法在全省作经验推广,2024年二季度末全市科技贷款增长45.2%,增速居全省第一。
强化创新人才“引用护聚”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释放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离不开制度的作用、改革的力量。要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归宿”行动,真心引才、悉心育才、倾心留才,加快形成具有宿州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要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加大“招院引所”工作力度,打通从“研发”到“转化”的关键环节,让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宿州开花结果。
纵深推进“人才归宿”行动,宿州学院近两年共招引博士263人,博士总数达360人。14名专家教授入选省首批科技副总。“揭榜挂帅”项目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榜单面向全国发布,“大豆振兴协同创新工程”“土壤生态与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分别由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牵头揭榜,单个项目市财政支持500万元。其中“土壤生态与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9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首次开展长三角合作专项,鼓励长三角企事业单位联合我市企业承担市级科技项目。截至目前,宿州市共引育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2个,引育创新创业团队70个,团队核心成员达457人;人才团队创办的19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这为宿州下一步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宿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晖表示,作为科技部门,最重要的是学深悟透、抓好落实,“我们将持续壮大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加强科技金融融通创新,为服务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贡献宿州力量。”
宿州市科协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积极举荐各类科技人才,汇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力量;加大搭建融合平台,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推进宿州市省级学会专家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学会服务站专家人才智力作用,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宿州产业发展;打造科技智库,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进一步发挥科协团体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为宿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优化科普体系,立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扎实开展科普工作,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下一步,宿州市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科教融汇、科产融合、科才交融、科金融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段大鹏 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