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辅导员视角下中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提升路径研究
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 梁智霖
文章字数:5151
  在2024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指导下,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考试招生与升学就业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材、社会公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新时期我国的人才培养制度需作出适应新形势的调整。2014年,国务院发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并构建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依据该《实施意见》,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鼓励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2]
  一、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并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当前就业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辅导员需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功案例,辅导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就业挑战。
  辅导员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辅导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这包括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辅导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
  辅导员需要搭建就业平台。通过组织招聘会、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平台可以使学生与用人单位直接接触,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招聘标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同时,辅导员还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
  二、中职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界对职业教育阶段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状况及作用的研究比较丰富。但目前学界对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的研究更多聚焦在高职阶段,针对中职阶段的研究很少,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研究内容与侧重点对中职职业院校并不适用。随着新时期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定位的变化,新形势下中职生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研究亟待加强[3]:
  第一,中职生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研究动机匮乏。首先,中职教育定位存在偏差,中职学校长期以“技校”的形式存在,教育模式单一,教育出口狭窄,教育内容松散,客观上限制了中职院校就业服务指导的开展。其次,一直以来中职生并非主流受教育群体,对中职生印象停留在“技术工人”阶段,甚至存在认定中职生为学工的社会印象,学界往往忽略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理论研究。最后,以往中职毕业生就业层次较低,升学率较差,学生主观认为不需要就业指导服务。[4][5]
  第二,中职生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研究基础薄弱。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研究方法单一,或仅从理论上对中职生就业指导服务展开研究,或简单对中职生就业状况展开调查,针对性的论文、专著少,系统研究匮乏,未实现方法上的综合,这就导致就业指导服务操作性低,目标性不强。
  第三,中职生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研究内容单一。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人才需求结构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往学界对中职生职业指导服务大多仅限于就业方向。随着全社会各行业的进步,中职学生能力水平不适于职业发展需要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升学深造越来越成为当今中职生主流认知。中职生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研究应更多关注“就业与升学”双通路研究。
   三、以辅导员为核心的中职就业指导服务优化路径
  新时代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已经不单单是普通教育的补充,而是与普通高中教育地位与意义完全等价的教育模式,是学生升学深造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认知的逐渐转变,中职教育不再是以往专为“差等生”提供学习“后路”的教育形式,而是同时包含特色技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教育,是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教育。优秀的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搭建触及到每个中职教师切实利益,关系到广大中职院校稳定发展,涉及到千万学子职业前景。
  (一)制度建设创新是改革就业指导服务的前提条件
  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传统的中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需要,就业指导服务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革新工作迫在眉睫。
  1.建立辅导员专业岗位模型。
  与高校相比,中职院校辅导员岗位往往与学校其它工作岗位存在更多人员交叉情况。在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时,按照职业岗位实际交叉情况将辅导员分工模块化,比如,行政、培训、教学、科研教师兼辅导员分类归为行政模块、培训模块、教学模块、科研模块。理顺辅导员专业化岗位定位与职责,重组和优化辅导员岗位设置及结构化配置,使各岗位辅导员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即有利于就业指导服务精细化开展,又规避了辅导员工作中分工不清、责任不明、服务不到位情况。
  2.理清辅导员专业能级评定。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辅导员岗位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结合起来,按照职业学校实际情况设置辅导员职级实施规则,对辅导员进行多维度评价,突出育人实绩。把指导学生活动、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发展等纳入业绩要求,合理考量并列入现有职称序列考评办法,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时的职业获得感与专业荣誉意识,减少因为职称晋级而造成的就业指导人员的供需不平衡现象,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
  (二)辅导员素养提升是改进就业指导服务的首要任务
  1.强化辅导员政治素养。
  中职阶段学生普遍年龄小,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一支政治水平硬、政治觉悟强、政治站位高的辅导员队伍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技能人才的前提保障。
  第一,通过配备党员辅导员拔高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党员身份辅导员在工作中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就业与升学态度,使学生把控好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党员身份辅导员能确保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守住下线,提升上线,规避红线,保障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党员身份辅导员能辅助中职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第二,通过加强辅导员政治学习提升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辅导员应利用各种渠道主动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法律政策。比如,定期召开以各级党支部或各级教学单位为主体的集中教学活动;定向参与上级部门开展的辅导员培训工作;定时利用政治学习网络平台完成政策学习等。
  第三,通过展现辅导员政治风貌外化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辅导员应主动规范自己言行,坚决维护党和国家正确决策,坚决杜绝政治立场不清言论,坚决划清与社会不良风气界限,坚决约束自身行为习惯。做到工作中谈吐得当,生活中行为得体,对待同事合情,管理学生合规,以自身优良政治作风影响学生行为习惯。
  2.优化辅导员专业素养。
  在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历程中,各院校依据自身需要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专业设置鲜明,办学特色突出,专业门类同一的发展道路。中职院校辅导员自身专业能力既要满足社会统一要求,又应尽可能符合学校专业设置特点,为开展相应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打下基础。
  当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到就业指导服务的效果。为了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为辅导员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以建立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机制,促进经验分享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就业指导水平。还可以通过激励和考核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推动辅导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优化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是改进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环节
  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课程设置存在课时量不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有些学校的以SYB培训为代表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重结果而过程、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理论而轻手段等共性问题。这就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了优化课程设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目前,中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课程教师主要以临时聘用社会讲师为主。这些教师对学校特征不熟悉,对专业需求不了解,讲课内容生搬硬套。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授课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
  2.完善贯穿学业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课程机制。
  当下,就业指导服务课程往往课时较短,目的性过强。中职院校应针对本年龄段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打造分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机制,一年级将职业指导重点放在专业认知领域,二年级起将职业指导教育目光聚焦在社会需求侧领域,三年级将就业指导重心放在具体就业技能训练,包括形势政策解读、求职模拟演练、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聚焦适应市场与政策要求的就业指导服务课程的内容。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着眼于优化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了解不同时期国家政策,遵从新时期社会需求,适应社会选拔机制等方面入手,助力学生将就业期待与目标协调统一,最大程度地助力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职业发展与完善。
  (四)重塑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改进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途径
  开展合适的就业指导服务的前提是了解本专业生源特点,根据生源特点有针对的采取相应的职业指导服务策略。
  充分调查了解学生背景。学生背景调查在学生入学时即可开展,通过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学习基础情况,通过科学评测工具与方法,帮助辅导老师客观认识学生个性与自我意识。
  加大特殊群体的个性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应剖析单亲家庭、留守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各类特殊群体的群体特征,在就业指导服务中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校准学生自身认知定位。
  建立就业指导个人档案制度。从学生入校开始,建立以个人特性、家庭情况、入学轨迹在内的个人档案,并随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在个人档案中加入既包括就业指导共性问题,又包括学生个性要求与特点的就业指导相关内容,逐渐将其完善为就业指导个人档案。这样不仅满足群体或个体的就业需求,更能在指导过程中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五)明确升学路径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补充
  了解升学政策。辅导员应掌握中职生升学政策,站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角度理解国家行为目的,做好学生升学理论辅导。对口考试一般由各省教育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内容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均采用试卷作答形式。
  确定升学通道。辅导员应帮助中职生了解对口升学报考要求,明确中职升学方向。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对口升学仍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比如考试地域流动受限、专业转换受限、院校批次受限等。
  增长升学能力。辅导员应该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和升学考试类型,在学习方法和心理承载力两方提升学生能力。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导员可以根据对口升学考试类型,以专业课程学习成绩为突破口,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文化课课程学习。除此之外,辅导员应该有意识增加学生心理承压能力培养,帮助学生避开心理低潮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传统的中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需要,就业指导服务制度革新工作迫在眉睫。优秀的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搭建触及到每个中职教师切实利益,关系到广大中职院校稳定发展,涉及到千万学子职业前景。良好的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以区域经济水平和文化建设为依托,即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又满足当地行业要求,即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又适应生源质量特性,是整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玉清,侯秀梅.基于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教研工作重构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2):56-58.
  [2]戴春晨,胡晓玲.2016教育关键词:政策变革和技术驱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12-23(10).
  [3]王全旺周志刚我国职业教育年历史回顾与发展策略研究——劳动力市场视角职业技术教育,2009(16).
  [4]李明.20世纪90年代职教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
  [5]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为背景”(项目编号:JYB2023282)阶段成果。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