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大数据技术辅助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王慕蕴
文章字数:2699
  大数据技术通过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能够在法学教育中提供精确的教学分析和资源配置建议,极大地优化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法学专业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实践教学的依赖程度较高,大数据技术能够辅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法律实务中的趋势和模式,从而设计更接近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
   一、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一)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是通过对海量、多样化的数据集进行高速、智能化的处理,以发掘数据价值和支持决策的技术系统,在教育领域,此技术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精确捕捉与分析,进而为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与资源配置方案。具体而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教育者可以详尽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及学习成效,这种方法被称为学习分析,学习分析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从而提升教学成果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大数据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潜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法学教育领域主要是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为法学教育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一方面,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历年的法学判例进行深度的发掘,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把握法学判例的发展过程和裁判的逻辑。且大数据还可以对法律文件进行智能化的归类与搜索,提升了法律研究的工作效率,让师生们可以迅速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法律信息,加快科研成果的产生。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真实法庭案件数据,能够为模拟法庭的构建提供实证基础,使模拟更加符合实际操作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这种模拟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实战经验,提升了法律实务技能的培养。
   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挑战
  (一)教育资源与数据集成。教育资源的碎片化与数据集成的不足在法学专业共同影响了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教育资源方面,法学教育所需的资源包括案例法库、法规文集、学术论文等,这些资源往往散布在不同的数据库和平台上,缺乏统一的访问接口和格式标准。且许多重要资源受限于版权和订阅壁垒,使得大规模的数据集成和共享变得复杂和成本高昂,这种资源的碎片化直接导致教学和研究效率低下。在数据集成方面,法学教育中需要将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图书馆数据库等多源数据进行有效集成,以实现全面的教学分析和资源优化,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不一、格式各异,使得数据整合过程中经常出现兼容性问题和数据丢失,限制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难题。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问题主要源自学生差异的管理、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调整及评价体系的灵活性不足。具体而言,法学专业涵盖广泛的领域,学生的背景多样,无法有效识别并适应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没有充分、细致的学生学习数据支持下,教师难以为学生设计最适合其个人特点的学习路径。且法学教育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法律实践的最新发展,在缺乏灵活、动态的教学内容更新系统的情况下,现有的的教学无法将最新的法律知识融入个性化学习路径。
  (三)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在法学专业教育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引发的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会影响学生和教育机构的信任关系,并对教育公平性和透明度造成长远影响。在数据隐私方面,大量敏感数据被用于监测学习进度和优化教学方案,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的个人身份信息、学习行为记录、成绩和健康信息等,未经适当管理的数据收集和使用可能导致学生信息的非授权访问或泄露,增加学生受到网络攻击和身份盗用的风险。在伦理方面,基于性别、种族、社经地位的歧视,这些偏见的嵌入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学生评估不公正,且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使得学生和家长难以理解如何以及为何他们的数据被用于特定的教育决策,这种不透明会侵蚀教育机构的信誉和学生的信任。
  三、针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建议
  (一)改善资源与数据集成。改善资源与数据集成的策略主要涉及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框架、采用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法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具体而言,统一的数据标准、格式和协议,以便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有效集成和交互,并通过实施中央数据仓库或集成数据平台,教育机构能够实现数据的中央化管理和访问,从而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另外,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有效支持大规模数据的集成和处理,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弹性的资源扩展能力,可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配置;大数据分析工具则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集,提供深入的洞见和预测,帮助教育者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方法。
  (二)促进个性化教学。推进法学教育个性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先进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植入智能学习管理系统,采集学生在线学习互动、作业提交、考试分数、论坛参与度等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模式与效果,基于此,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与资源。同时,通过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馈,并定期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正与完善。
  (三)保护数据隐私与伦理。数据隐私保护和伦理保护是法律需求,也是建立信任与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其能确保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法学教育,营造出安全、公平、透明的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建立并执行严密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的规定,保证各项操作都要遵守有关的数据保护法律,并建立专业的数据保护专员,对数据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管,防止对不相干或敏感的资料进行过分的采集,保证数据的透明和合规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相关人员的知识普及与知识普及工作,构建基于伦理道德审核的大数据应用程序,对相关的伦理风险进行评价,并将学生与社会的权益纳入到政策制定中,以保障学员的隐私权益,增强公众对学校的信赖与尊敬。
  四、结论
  本文明确了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潜力与价值,讨论了其在教育资源与数据集成、个性化教学以及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上存在的挑战,揭示了这些挑战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潜在影响。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数据管理政策,采用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强化伦理意识与法律合规性,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提升个性化教学的实效性,同时确保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数据技术辅助下高校法学专业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230831041107235);2023年度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研究重点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本科教育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构建法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