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激活内生动力 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乡宁县台头镇高家河村综合情况的调查研究
文章字数:263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高家河村以加强乡村治理为导向,全面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注入内生新动力。高家河村位于台头镇东边5公里,属石山森林区,占地面积10.5平方公里。下辖前高家河、后高家河、西红峪、东红峪、艾富岭、乐义沟、五泉7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58户1122人,“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7人,耕地确权面积3182.18亩,主要种植玉米、核桃、连翘,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2023年人均纯收入13550元。
  本文将从人文历史、基层治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对高家河村的基本村情进行梳理,并结合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本村情
  (一)人文历史。蓄天地精气乃祖根,哺日月云雾唯高毑。座落在台头镇高家河村东南100米处,靠近309国道南30米远的河边,有一块高5.6米、宽5.2米、厚5.2米的巨石,就是传说中的生命之石“高毑(jie)石”,台头土话“高毑(jia)石”。
  传说清咸丰三年(1853年)临近各社分年轮祭,轮到刘氏全族主办七月十五祭祀灵石,河滩里摆满了祭品,仅牲畜就杀了一头牛、九头猪、十三只羊,人马云集,锣鼓喧天,香烟弥漫。当时,为了保护灵石,还立有石碑,石碑两侧镌刻对联,联曰:“天地生高毑灵石,衍后变中华大地”。这座碑文革时被红卫兵砸碎了,现在再也找不到碑文的痕迹了。
  高毑石,不仅研究传统生殖文化,民间传统礼俗,增添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缘于这一文化遗迹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只要保护开发得当,必将会成为高家河村一大景观,并会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拉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基层治理。结合全村实际,建立网格化治理体系,共划分了19个微网格,2个专属网格,覆盖了7个自然村358户1122人。切实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将党员活动融入到网格中。通过建立微信群、走访入户等方式,全面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高家河村把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原则,结合庭院经济项目,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就地取材,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宣传,全民参与,不断加大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的日常管护,全面清理交通沿线2条、河道1条及生活垃圾7处,全面治理柴堆、粪堆及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视觉污染设施。其次,对群众堂前屋后空闲地,杂物堆放区进行清理和整治,实现庭院经济与环境整治有效融合,明确保洁员责任,充分运用村规民约提高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自觉清理卫生、美化家庭环境,优化高家河村环境发展。
  (三)基础设施。要道路路面均已全部硬化,且都已通到各自然村,交通较为便利;各自然村都设有路灯,且有专门维修人员负责;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宽带网络使用率达到10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占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共2层10间办公室,配有2间厕所,一楼为日间照料中心,二楼为村主干的办公场所及会议室;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前高家河、后高家河、东红峪等自然村都设有广场,基础器械完备,可以供人们休闲娱乐;但是物流设施缺乏,快递的接收和邮寄最近都得去台头镇区。
  2024年以来,实施饮水项目修建工程,主要建设2个储水库,共150立方,铺设2400米管道,项目概算37.532万元,受益人口534人,主要为解决前高家河村组、及西红峪村组村村民饮水困难问题,村民筹资筹劳1.415万元,其余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目前施工已经结束,已通过验收。
  东红峪村广场地基下沉,下雨造成渗水,已经安排人员在施工处理完毕。
  日间照料中心提质升级改造工程将扩建原有的厨房餐厅,能容纳更多老年人就餐;2024年阵地提升工程计划装修旁边8间房间,村委办公休息能够实现一体化,提高办公效率。两项工程均在施工中。
  (四)产业发展。高家河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积极拓宽群众增收之路,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以核桃产业园为主导的林果业,以猪、牛、羊为主导的养殖业。引导群众发展合作社3个,乡宁县保成专业核桃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800余亩,治理荒坡地500亩,辐射带动农户80余户,栽植核桃树31800余株,林下兼做药材80亩,大豆120亩,土豆100亩,可吸纳带动劳动力50余人。新瑞泰养猪专业合作社现正在装修。乡宁县融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理使用荒山荒坡面积30余亩,注册资金200万元,参与社员50人,带动脱贫户25户84人,合作社现肉牛存栏155余头,主要养殖品种为西门塔尔和夏洛莱。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在五泉、后河、东红峪劈山取土,填沟造地200余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村内现有洗煤厂1个,石料厂1个,储煤厂1个,桶装水加工园区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成为村域经济的有力支撑。
  2024年高家河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共15.26元,主要来源为土地租赁,其中,佳能储煤厂6.8万元(村委4万元,前高家河村组2.8万元),乡宁县长兴石料有限公司5万元(村委3万元,前高家河村组2万元),农惠香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3.3万元,五泉村0.16万元。2023年,村积极与兄弟村台头村开展合作,共同成立农惠香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增加集体收入,夯实集体产业基础。
  二、调研发现问题
  (一)季节性缺水。村水源为浅表层山泉水,夏秋季因降水量大,水源充足、水量丰富,而生产生活用水仅占极少部分,大量水无法利用,白白流失,冬春季则因降雨量小,水源少、水量小,生产生活缺水比较严重。
  (二)人居环境有待提升。长期以来,由于村养殖户多,且大部分为散养、放养,导致村有些道路不干净不整洁,环境卫生有待提升。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针对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可选择在有利位置修建应急蓄水池,夏秋丰水季储存水量,补充供给冬春缺水季村民生产生活,逐步改善村民饮水条件,为村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人居环境。2024年,村委设有2个公益岗位,用来打扫村委卫生及院内绿植修剪打理,通过持债经营资金支付同监测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达成一致,由其一起负责村内主要道路打扫,同时要求各自然村保洁员认真打扫,管理好自己辖区内环境卫生。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合力努力,村委人居环境会有所改善提高。
  本文通过对乡宁县台头镇高家河村的调研,可以看出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但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良为前提,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借力自身土地优势,激发产业活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而推进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发展,通过上级政府、村委、社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高家河村有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让群众更加富裕,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牛翠萍 王智勇)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