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邓稼先故居:访名人故居 铸信仰之基
文章字数:1531
    邓稼先故居展厅。


  安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谜一样的强烈吸引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人数不胜数,“两弹元勋”——邓稼先便是其中一位。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的一生始终奋斗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铁砚山房(邓稼先故居),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缅怀先烈,属地政府积极争取统筹各方资金,修复了邓稼先故居,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追忆邓稼先相关生平事迹,致力于让更多群众了解这位伟人光辉的一生,弘扬科学家精神。
   踏寻历史足迹讲好时代新声
  走进邓稼先故居仿佛穿越百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定格了历史片段,凝结了浴血年代里赓续不息的科学家精神,那一件件老物件也若有灵性般低声细语地述说着时代故事。说起场馆的建筑风格,那可是大有来头。邓稼先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六世孙。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邓石如辞别武昌返回故里(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邓家大屋),购置田地40亩,营建扩建房屋,并命名其居为“铁研山房”,亲书匾额悬于门前。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主体建筑为三进穿斗式厅堂和两侧斋馆院落,布局考究,结构严谨。因此,故居内保留有清代多通匾额、石构件、邓稼先生前遗物等文物,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让游客更能在岁月痕迹中寻味人生、读懂人物。
  邓稼先故居内有五个基本展陈,将邓稼先生平分为五个部分来讲述,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导,以邓稼先科学报国的一生为展陈脉络,结合邓稼先手稿、论文、物品、证书、照片等珍贵藏品,运用实物、模型、场景等展示手段,重点展示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的历史贡献。同时,展陈适当表现其生活、志趣、品格等方面内容,让观众了解邓稼先卓越贡献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他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情感以及品格的纯粹。
  创新科普形式赓续红色血脉
  作为富有历史底蕴,感悟科学家精神力量的科普场所,邓稼先故居充分结合新时代要求,抓好“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提炼弘扬邓稼先精神,从中获取精神滋养,汲取真理力量、创新力量、实干力量、道德力量。五横乡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红色资源独特优势,一手抓内涵提升,一手抓外延建设,把弘扬邓稼先精神作为主题教育、激荡爱国豪情的特色品牌。
  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展科普教育基地的育人属性,邓稼先故居在落实红色教育的基础上,立足自身文化特色,整合科普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科普工作相结合,丰富红色主题科普教育形式,突破科普教育活动的传统模式,促进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其中,年均举办青少年类各场“红色+科普”教育活动八次,在重大时间节点为各企事业单位、部门等组织开展“党建+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二十多次;有针对性地为辖区内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书法爱好者等特定群体,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座谈会等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受众广泛,参与群众达到两千人次。
  名人故居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人文名片和精神地标,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对地域文化的构建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邓稼先故居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科普工作的重要定位,构建科普工作新格局;继承创新,努力取得科普工作新突破,大胆借鉴国内外经验,在整合社会资源上取得新进展;大力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科普活动,拓宽活动覆盖面,丰富活动内容,加大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将科学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继续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职责,切实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推进区域内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