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问“稻”有方以科技之力助农振兴
文章字数:1397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时序更替,岁物丰陈。在江淮大地的沃野之上,绿油油的稻田也开始有了渐变色,黄绿交织的稻浪随风浮动,送来丰收的味道,处处散发着生机与希望。兴旺富足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作为省内现代科技农业的“耕耘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银高科”)始终秉承“科技先行、资本与实业相结合,国内国外同步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引领农业、服务三农、造福社会、保护自然”为企业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深耕科研攻克种业“芯片”技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源。一直以来,荃银高科坚持走“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创新之路,成立了荃银农业科学院,建有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同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紧密合作,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成功建立中国特色的分子设计育种体系,并创制了新的育种材料和种质资源,聚力打造民族种业“中国芯”。
  没有种质资源,农业育种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多样化的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近年来,荃银高科通过运用核心资源优势、聚合多方力量,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攻关,强化良种繁育推广,自主研发并通过审定的品种600多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植物新品种权114个,主持和参与各类项目52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36项(主持转基因抗虫玉米“双抗12-5”产业化研究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
   创新模式擦亮“荃银”品牌
  发挥资源优势、聚合多方力量。荃银高科始终以“引领农业,服务三农,造福社会,保护自然”为使命,秉承“诚信负责、互惠共赢、开放创新、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努力打造“共创、共享、共赢”的企业文化,促进股东、企业、员工、合作伙伴、社会多方共赢。通过联合益海嘉里、中联重科等上下游优势企业,建设绿色品牌粮生产基地,在安徽巢湖打造“庐州香米”,在淮南打造“店集贡米”;制定酒用粮品种标准,在阜阳、芜湖建立30万亩酿酒专用小麦、糯稻生产基地,实现好粮酿好酒……充分发挥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品种+品牌+资本”,形成“荃银高科+合作社+产业合作伙伴+金融合作伙伴”的合作经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真正做到做强种子“芯片”赋能全产业链延伸发展。
  除此之外,荃银高科在攻关科研之余,不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13年发起成立“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服务三农,回报社会。开展“荃银种,爱心种”公益活动,实施“穗悦行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截至2023年6月,已为8省53县80个乡镇143个村5609户受助户送去价值300万元爱心种等农资农机和种植技术服务,捐助的良种可种植3万亩土地,生产粮食1万余吨。
  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吃饭,一步一个脚印,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荃银高科将继续秉承“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的发展理念,走“品种+品牌+资本”之路,以种业科技为根本,深耕国内国外市场,协同延展农业产业价值链条,致力成为大农业业态创新者和现代农业服务商,为现代农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进入世界种业前十强目标而努力拼搏,为建设种业强国、助力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