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食物新鲜程度如何一“摸”便知
合肥科学岛团队研发新型快检技术,有望走进百姓生活
文章字数:1491
  隔夜菜能不能吃是困扰许多市民的日常问题。在合肥,有一项新技术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用一只手套就能快速检测家中食物的新鲜程度。
  最近,合肥科学岛上的科研人员们研究出了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根据浓度而变化的颜色,快速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含量。这一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可在农业、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检测中发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创新技术有望很快走进百姓生活。
   创新技术让亚硝酸盐“看得见”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吃不完的饭菜,不少市民选择将剩饭菜放进冰箱,第二天再食用。但剩饭菜中会潜藏亚硝酸盐等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人们长期食用会有致癌的可能。
  然而想要检测出食物中亚硝酸盐等物质的含量,需要去专业的检测机构,不仅费时,费用还不低。是否有种方法能让老百姓在家中就可自行检测?10月10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的蒋长龙、杨亮、李凌飞等研究员近日成功开发出了针对亚硝酸盐荧光可视化快检的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危害物材料》期刊上。
  在实验室内,只见李凌飞将特制的溶液涂抹在手套上,然后触碰猪肉,如此“一蘸一按”,几秒钟便完成了猪肉亚硝酸盐的检测。
  通过紫外光照射手套,李凌飞示意笔者仔细查看手套上的颜色。“你能看到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手套上的溶液呈红色,说明这块猪肉的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如果想要得到具体的浓度数值,通过和我们搭建的数据库结合,就能将颜色精确转换成浓度数值,整个流程仅需不到十分钟。”
  其实在食品分析领域中,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那么这项诞生于合肥科学岛的技术,又有何创新之处呢?
  李凌飞解释,现在常见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多是单色荧光,即检测到目标物,就会发光。虽然操作简便,但易受外界干扰,无法检测出目标物的准确含量。
  而他们的技术实现了比率荧光,不仅操作简单、具备固有的自校准特性,可以抵消外部因素引起的误差,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目标物的含量多少进行变色。
  比如他们研发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就可以根据亚硝酸盐的含量自行变色,从红色到紫色再到蓝色,颜色不一、深浅不一,代表着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为让使用者明显看到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他们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发射比率荧光材料。这种材料在接触亚硝酸盐后,会产生肉眼可见的光学颜色变化,具有出色的抗光漂白性。
   新型材料由柠檬叶、鸡蛋清制成
  该课题负责人蒋长龙告诉记者,这一技术的研发始于2013年左右,当时团队聚焦爆炸物的快速、可视化检测。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他们逐渐摸索出可视化变色的荧光快检方法。“这一技术应用场景很广,在农业、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都可以使用。”
  蒋长龙表示,通过定制化开发,这一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亚硝酸盐的检测,还能够应用于更多物质的检测,比如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环境检测中的重金属元素、人体汗液尿液中的抗生素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科研人员们创新了探针的设计,使用柠檬叶、鸡蛋清等绿色无害的材料制作探针。
  据介绍,传统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的探针,多使用重金属等材料,而蒋长龙带领团队设计的探针,使用的均是生物材料,如柠檬叶、金纳米材料、鸡蛋清等,对人体无毒无害。
  目前,他们制备出的“针对亚硝酸盐荧光可视化快检的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有望落地产业化。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老百姓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我们落地转化的科技产品。借助一张试纸、一只手套等,就能快速检测出食品中亚硝酸盐等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蒋长龙表示,相较于专业机构检测,这一检测技术的成本也极低,老百姓花费几元钱就能实现快速、精准检测。
  (刘小容)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