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产教融合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文章字数:1609
宋林
随着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工程造价领域,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为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一、产教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是职业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将产业和企业紧密结合,形成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为企业输送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在工程造价专业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实训基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造价工作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此外,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在实训基地的普及和推广尚显不足。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参与。例如,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与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签署“产教融合、职教出海”战略合作协议,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企业进校园、工程师进课堂、真实工程项目进实训”,形成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引入先进技术,提升实训水平
BIM技术作为工程造价领域的新宠,其在实训基地的引入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BIM技术以三维模型为载体,通过可视化方式实现造价管理的实时与动态调整,能够显著提升工程造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加大BIM技术的投入力度,开设相关课程,建设BIM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能。
(三)优化课程体系,对接行业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同时,将BIM技术等相关课程纳入必修或选修范围,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和知识。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了解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应加大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分享实践经验和技术心得。通过校企互聘、双向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训基地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引入先进技术、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工程造价领域,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为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一、产教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是职业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将产业和企业紧密结合,形成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为企业输送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在工程造价专业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实训基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造价工作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此外,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在实训基地的普及和推广尚显不足。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参与。例如,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与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签署“产教融合、职教出海”战略合作协议,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企业进校园、工程师进课堂、真实工程项目进实训”,形成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引入先进技术,提升实训水平
BIM技术作为工程造价领域的新宠,其在实训基地的引入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BIM技术以三维模型为载体,通过可视化方式实现造价管理的实时与动态调整,能够显著提升工程造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加大BIM技术的投入力度,开设相关课程,建设BIM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能。
(三)优化课程体系,对接行业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同时,将BIM技术等相关课程纳入必修或选修范围,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和知识。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了解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应加大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分享实践经验和技术心得。通过校企互聘、双向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训基地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引入先进技术、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