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的内涵解析
文章字数:2491
  张阳 黄义丽
  文化价值不仅是塑造精神特质的基石,更是民族精神的内在驱动力。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的文化标识,体现出先进性、民族性和多样性。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念,是革命历史的直接产物、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独特展现,是构建民族关系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成为了一种自觉抵御外部社会思潮冲击的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致力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巩固民族团结,并在文化认同与价值整合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是党和八桂各族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而共同铸就的特色文化。它奠基于桂北土地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在凝心聚力建设壮美广西的实践中展现出了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
  1934年,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桂北的全州、兴安、灌阳一带展开殊死对决,最终成功突围。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之战,湘江战役期间是我党大规模大面积接触少数民族的肇始,由于特殊的历史任务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为取得更多少数民族的信任和支持,党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桂北民族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极具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确保了党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点燃了少数民族群众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热情。沿途群众为红军送粮带路、收治伤员、掩埋遗骸,甚至在最困难、最危险时刻参加红军。
  湘江战役红色文化大体上可划分为器物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从具体内容来看:
  一是文本资料类。文字作为传统记录方式,其价值不仅在于所承载的历史知识,更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广度与持久稳定性。在部队进入广西前,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强调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在11月29日进一步发布《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红军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如口头宣传、标语、传单和群众大会,积极争取少数民族支持。此外,有关湘江战役史实的研究也是重要的文献资源。在1986年前后,桂北5县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调查采访,收集到了一些珍贵史料并汇编成册,记录着红军途径各县的相关历史史实和长征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当时颁布的布告、指示、文件以及后来编纂的纸质文献,印证了党的优良作风,成为湘江战役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发扬的重要依托。
  二是遗迹场馆类。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江战役历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了对红军烈士遗骸的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据此,广西相关部门制定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总体规划》,获得中央批准。该规划涵盖了68个建设项目,包括5个纪念设施(如纪念园、纪念馆)、26个红军墓维修保护项目、14个旧址遗存维修保护项目,以及23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广西按期完成了所有项目,包括三个纪念馆的展陈,共展示了755幅图片、486件文物、21项实景、40组主题雕塑和46幅美术作品。
  这些项目的完成,不仅是对湘江战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红军烈士的缅怀,对于弘扬红色文化和传承革命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三是精神品质类。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次关键战役,它不仅是长征军事上的重要转折点,更是红军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中体现。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央红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凭借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钢铁般的意志,突破敌军封锁线的强大精神武器。这种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崇高信仰,红军战士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坚定信念,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动摇过对革命事业的信心;顾全大局,红军战士们在战役中展现出了高度的全局观念,愿意为了整体利益牺牲局部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甘于奉献,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革命事业,甘愿付出一切;严明纪律,红军的严明纪律是保证战斗力的关键,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们严格遵守纪律,确保了战役的顺利进行;为民情怀,红军战士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这些光辉品格与高校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功能上相互促进,成为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重要力量源泉。
  四是文艺作品类。马克思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化呈现,属于人类所创造的特定精神文化现象。艺术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有力体现。红色文化文艺作品能够反映政治趋向、革命诉求,是革命历史的缩影,能够渲染革命精神,提供精神滋养。桂北这片土地上,湘江战役的红色文化资源由众多元素构成,包括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英雄人物以及以此为灵感的文艺作品:红色歌谣,如《湘江悲歌》《难忘湘江》等,通过音乐传递了战役的悲壮与英勇,激发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红色电影,以《血战湘江》为代表,通过影像再现战役的残酷与英勇,加深了观众对革命精神的理解。电视剧,如《绝命后卫师》等,通过细腻叙事展现人物内心,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从不同艺术形式展现了湘江战役的英雄事迹与革命精神,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展现了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也为当下的红色文化教育供应了珍贵的素材,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桂北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建品牌建设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21LSZ003)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