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淋不湿的荷叶:
探秘“荷叶效应”
文章字数:736




  9月28日下午,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411察物见理活动空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荷叶效应”科学小实验,活动通过电子显微镜让同学们直接看到大荷叶的内部结构,让同学们深入地了解到雨天荷叶不湿的原因,以及随着叶子的摇动,荷叶还能变得干干净净的“荷叶效应”。
  活动现场,科技辅导员把晒干的荷叶、装水的喷雾瓶分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荷叶表面喷水,观察水的状态。“老师,水喷得多,荷叶表面就凝成一个大水珠,当两滴水珠接触时,就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同学们纷纷说道。
  随后,科技辅导员在荷叶上磨出粉笔灰,让同学们继续喷水并观察荷叶表面,不一会儿,一个个自由滚动的水珠带走了荷叶表面的粉笔灰,荷叶瞬间变干净了。“太神奇了!”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奇。“小小的荷叶表面究竟隐藏了哪些科学知识?”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问道。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看到荷叶的表面结构,科技辅导员带领同学们进行荷叶表面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电子显微镜把荷叶放大500倍时,原本青翠光滑的荷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表面星罗棋布地排列着的一个一个的近似球形的疙瘩,学名乳突。
  这些大小突起的疙瘩上积聚了植物蜡晶体,突起之间的缝隙又被空气填满,纵横交错,形成空气垫。当水落在荷叶上,就会被空气垫隔开,像水滴被托举起来,形成了水珠。由于水点直径远大于乳凸的尺寸,因此当雨水落下时,隔着极薄的空气层,它仅能与“小山包”的顶端有些许接触,又由于表面张力的好处,水点就会保持球状体,并在转动的过程当中吸附尘埃,最终滚出叶面。至此,荷叶便做到了所谓的“不沾湿”和“自洁净”。
  在科学设备的帮助下,微观生命的缤纷多彩更是让同学们叹为观止、眼界大开,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进一步懂得生命、尊重自然。
  (全媒体记者刘正)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