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安徽创新馆:与未来同行的创新之窗
文章字数:1618

巢湖岸边,坐落着国内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这座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场馆,作为与未来同行的创新之窗,不仅承载着展示转化交易科技创新成果的重任,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激发着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无限遐想与追求。
建设安徽创新馆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自成立以来,该馆先后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等,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国家及省市荣誉40余项。
创新红地标讲好安徽科学家故事
安徽创新馆1号馆整体面积2.5万m2,分为“创引擎、创智慧、创未来”3个部分18个展区,集中展示了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聚变堆实验主机、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先进光源、超级陶粲装置等2300余件重大创新成果,其中“江淮英才”VR展厅深入挖掘了科学家们背后的故事,集聚院士260多人,以全息投影让公众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信息经济创新成果展区以合成现实技术,还原钱学森的影像及声音,以科技力量拉进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
全天候对公众免费开放,并定时为公众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截至目前,共接待参观60万余人次。在讲解科技展品的同时,介绍科学家及其团队的科研历程,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引导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
创新公开课搭建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桥梁
安徽创新馆经常开展主题多样、形式丰富的“创新公开课”,在发挥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一切可利用的创新资源,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来馆授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公众,帮助公众提升科学素养,感受科学家魅力。目前,该馆已邀请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瑞士伯尔尼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组织开展了大数据、量子、区块链、芯片等领域的专题公开课20余场。
创新手拉手播撒科学家精神种子
安徽创新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这里不仅有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展示,还有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区,通过互动体验、模型演示等形式,让青少年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馆三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年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暨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颁奖活动在安徽创新馆成功举办。目前,该馆已开展“创新手拉手”等各类科普活动1000余场,近十万名青少年走进创新馆。
一件件奇妙的科技展品拉近了孩子们与科学家及科技成果的距离,让青少年深刻感受科技的魅力,了解科学家勇于创新、甘做孺子牛的精神和时代价值。通过与科学家虚拟对话、聆听科学家们的创新故事,将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播到青少年心间,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科技大市场打造科创生态强磁场
安徽创新馆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首创的展示交易转化一体化运营模式,组建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公司,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覆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截至目前,该馆举办以“中国(安徽)科交会”为龙头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活动547场,挖掘汇聚国内外成果项目18226项,培养持证技术经纪人2900余人,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超1160亿元,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000余项,累计落地孵化企业近200家,打造出海内外科学家与企业家、投资人、技术经纪人对话交流的“科创生态强磁场”。
安徽创新馆,这扇与未来同行的创新之窗,正以开放的姿态、前瞻的视野和务实的行动,引领着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它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展示平台、加速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还是科普教育的先锋阵地和国际交流的窗口。在未来的日子里,安徽创新馆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