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职业院校设计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佘依婷
文章字数:2643
  设计摄影课程是一门融合创意和技术,致力于将摄影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来传达思想和信息的课程。通过此课程学生将学习摄影的基本原理,包括构图、光线、颜色和视觉语言,并通过实践练习和理论探索,掌握摄影的实用技术和审美原理。该课程强调创造力、技术技能和对视觉沟通的深入理解,是学生成长为视觉设计师、摄影师的基础课程之一。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有助于弥补现有教学的不足,其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灵活、个性化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完成摄影作业,线下课堂则重点开展师生互动、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以此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一、职业院校设计摄影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信息化水平不高,课堂环境相对封闭

  当前,职业院校部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较低,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主要借助投影仪、一体机和电脑等设备展示PPT课件,开展现场指导答疑,互动性较差。此外,尽管相关部门已打造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由于职业院校缺乏便捷高效的技术设备,导致教师难以在课堂中合理运用这些优质资源,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内容拓展。在学生方面,学生对摄影实践的理解和探索往往局限于课堂内部,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难以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与灵感,从而影响了他们艺术视野和能力的拓展。
  (二)课程衔接程度不足,授课方式缺乏个性化
  职业院校的摄影课程教学在课前和课后衔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课程设置上,摄影教师未能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未能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和调整,这使得教学过程的前期环节略显薄弱;而课后,由于教师未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指导,进一步加剧了课前、课后教学环节的脱节。此外,摄影课程的授课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却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从而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潜力与发展。[1]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首先,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摄影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倾向于单向授课,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和互动,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不愿充分表达个人想法。其次,摄影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大多依靠期末考试或作品展示、日常考勤来进行评估,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表现,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
   二、新时代职业院校设计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职业院校设计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首先,课程目标应当致力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设计摄影知识,增强他们在影像领域的探索能力,并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课程教学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独立开展项目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能够自主选择主题,开发完整的摄影项目,并在整个过程中培养组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堂教学设计
  在职业院校摄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设计需要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优势,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在理论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规划和影像作业的设计,每个小组需详细阐述其设计思路、拍摄环境以及对作品效果的评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设计理念和实践操作中的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随后,通过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开展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常见的重难点问题,结合问题导向式、小组讨论式和情境构建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考与分析能力。[2]
  而在实践课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实践项目设计,在学生完成拍摄准备并提交其思路与方案后,教师先确认方案可行性,然后让学生开展室内外摄影活动。同时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对学生的实拍进行辅导,以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且灵活的学习支持。另一方面,学生要主动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解决实拍中的问题。例如,当遇到设备使用或用光技术等难题时,可以通过查阅和学习网络资源,找到解决方案,提升自我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要加强与摄影协会及广告设计企业的合作,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提高作品效果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并适应摄影行业的需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使其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课程评估设计
  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局限于摄影作品和期末成绩的评定,这种单一的方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课程考核评估要在保留对作品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引入过程性考核,动态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技能提升情况。例如,设定平时考核占比为40%,综合实训课程占比为60%,以便可以在考核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又保证最终评估的权威性。[3]在此过程中,可以依托互联网教育平台,精准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在线平台实现教师、学生多方评价。此外,考虑到部分摄影课程可能涉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要将用户评价纳入考核体系中,以便使学生的作品更符合市场需求,以增强作品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进而使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评估中逐步提升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
  在高校新课改的时代浪潮中,职业院校的设计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的教学有机结合,既发挥了传统课堂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为学生创造了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不断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刘腾蛟.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校商业摄影教学路径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3,(4):158-160.
  [2]薄金丽.数字摄影课程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1):87-91.
  [3]李继红.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7):95-99.
  作者系海军士官学校军事文化与礼仪教研室教员。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