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文章字数:2652
  徐晓霞
  民办高职院校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育人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各方努力下思政课育人成效明显,但依旧面临着校内外多重问题的现实困境,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成为这一链条上表现最为薄弱的一环。突破困境,实现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加固整个思政课育人链条,将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实困境
  (一)校外问题

  除了网络信息时代对学生主流意识有影响的外部大环境外,主要就是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政策扶植与公办院校不对等。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属于准公共产品。所谓准公共产品,是兼具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即一个学生接受思想课教育并不会排斥其他学生受教育,也不排斥其他学生获得利益;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的竞争性属性,即民办高职院校受非政府投资主体影响,既要营利也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此,教育资本会随着学生人数增加而不断提高,边际成本不再是零便具有了竞争性的属性。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属于准公共产品。
  按照准公共产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民办高职院校思治课教学资源的消耗也应有政府给予资助。而现实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办院校教育投入的同时,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更多的是“文件”式的支持。政府对公办与民办院校政策扶植的不对等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营利性与思政课准公共产品公益性的博弈矛盾导致思政课得不到“文件”上的真正支持,导致工作弱化。
  (二)校内问题
   1.学生方面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政课除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受网络多元信息影响以及价值观、学习观淡漠等这些共同点外,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缺乏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深入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早已深深地刻上了“历史”的印痕。学生要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对理论有深入的思考。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爱国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上述历史知识的了解远远不够,学习上也不够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时的“现实”“时代”对现在来说便是历史。不了解时代发展便无法理解理论知识,无法坚定理论自信。
  2.教师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价值取向本身是彻底的,课堂缺乏吸引力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理论讲透彻、讲鲜活。有时对党的创新理论掌握得不系统、不深入,理论讲起来难免“艰涩”;有时教师知识体系不够健全,课堂教学理论知识难免缺乏厚重感;有时注重内容与教学进度,缺乏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导致出现教师讲得“热情如火”,学生“淡漠如水”的课堂;有时关起门来讲理论,学生现实关切得不到及时回应,学生误以为理论与现实脱节。
  3.教学条件方面
  教学条件是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条件都较为简陋。民办高职院校多数专业均有专业实训室,而思政课还只停留在一间教室三尺讲台上。数字化资源赋能思政课教学已成大势所趋,但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数字化体感“迷失”在传统的“守旧”节约中,增加了理论理解难度,影响了教学实效。
   二、对策分析
  (一)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教育公平与教学高质量发展
  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受益方包括国家、用人单位、民办高职院校和学生自身。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各受益主体都应分担一定比例的思政课教育成本。为此,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思政课建设基金,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不应将各学校冠以公、私身份区别对待,实现思政教育公平化是全面提升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二)注重内生驱动,实现教学内涵式发展
  1.学生方面——多渠道学习,提升理论理解力
  首先,积极打造校内“学史”文化氛围,开展以此为主题的读书月、知识竞赛、故事演讲等活动。其次,以现场教学、场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不同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化、广维度、全方位的“沉浸式”实践课堂。再次,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网络云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空间与互动交流的平台,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互动性与参与度。
  2.教师方面——多举措创新,提高课程吸引力
  (1)深挖理论富矿,注重教学内容的学理性。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在理论的传递中实现价值观的引领,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学理支撑是思政课的魅力之源,学理性如果被消解,它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便无从彰显。传道者自己首先要知道、明道、信道,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理论研究、重视理论创新,提升理论涵养。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创新理论、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明确新时代、新思想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
   (2)强化守正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守正创新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此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要为了创新摒弃那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也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抵触探索新教学方法。为此教师要分析学情,针对不同班级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采用问题链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方法。要善于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使传统方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产生最大效能。
  (3)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理论与现实的辩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对于困扰学生的现实问题和一些错误思想,思政课教师要精心设问,层层递进,在抽丝剥茧中厘清思绪,揭示问题本质。以透彻的思想理论回应学生,用真理的伟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此,要建立长效的备课制度,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找准问题,可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也可以在教学信息平台留言。教师通过分析,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个性中寻找共性,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3.教学条件方面——改善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民办高职院校要给予思政课和专业课同等待遇,不可厚此薄彼。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教学和学习空间。建立一批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利用数字资源开发VR/AR教学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历史事件、社会场景等,增强学习沉浸感和体验感等。
  作者系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副教授。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