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再生稻:稳粮增收显身手
文章字数:951
    8月16日,来安县大英镇耘泰农场的头茬再生稻    开镰收割。 吕华丁连弟摄


  近日,望江县长岭镇赤湖村的1200亩头季再生稻迎来成熟期。在当地的再生稻种植基地,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粉碎、装车一气呵成,一派丰收景象。
  “这种再生稻割完以后,放水、施肥,用不了多久,就会很快长出新的禾苗了,效益相当好!”正在现场指挥农机收割的种粮大户叶章良介绍,现在收割的是头季再生稻,每亩产量能有500多公斤,预计第二季每亩可以收获约250公斤稻谷。从插秧、施肥、打药,再到最后的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去年相比,今年再生稻头季每亩增产约25公斤,亩均增收50多元。”
  叶章良说,早在2019年,他便开始在村里种植了200多亩水稻。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于2022年开始尝试种植再生稻,当年头季再生稻亩产就稳定在500公斤左右。“高效的产能让我信心十足,便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今年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了400多亩。”叶章良说。
  赤湖村种粮大户陈发球种植的近500亩再生稻也在加紧收割中。“我们在4月份插秧,到8月就可以收割头季了。”陈发球告诉笔者,由于今年雨水充沛,病虫害防控及时,水稻长势好,收割期较往年提前了一个星期,头季亩产能超500公斤。等收割了头季之后,只需再花费100多元在田间撒上有机肥就行。
  种水稻就像种韭菜,割完一茬还能再收一茬。再生稻具有产量高、生育期短、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是促进稳粮增产、产业增效的重要路径。近年来,赤湖村持续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加大再生稻扶持力度,多措并举促进再生稻发展。眼下,该村的头季再生稻已全面进入收获期,在8月下旬全部收割结束。
  安徽位于全国双季稻北缘地区,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均能满足再生稻生产需要,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优势区域。近期,我省220万亩再生稻迎来收割季,各地正抢抓农时和当下晴好天气,加紧收割头季稻,确保颗粒归仓。
  近年来,我省锚定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加快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推动适宜我省生产的再生稻品种选育研发、应用,加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推广,立足全产业链发展,加速品种锻造、品质提升、品味优化和品牌塑造,让再生稻成为农民的“致富稻”。如今,全省机收再生稻已从2012年时的不足两万亩,发展到2024年的220万亩,有效促进特色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昊杰 陈大伟 刘宏婷)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