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安徽省省级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中国科大天文主题营结营
文章字数:1973
  收获成长,不负时光。为培养学生天文观测兴趣,领略天文学的神奇魅力,日前,2024年安徽省省级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科大天文主题营(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天文主题科学营”)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30名营员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参观中国科大重点实验室、校史馆,聆听名家大师讲座、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营员们在探寻前沿天文科技知识的同时,感悟科学家精神,品味多彩天文营生活。
  8月16日上午,简短开营仪式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心有关负责人现场鼓励营员们要积极投入天文营活动,用心感受科学的魅力,用行动去追逐科学的梦想。
  下午,营员们乘车前往中国科大参观校史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营员们参观了国运所系、大师云集、春风化雨、气象峥嵘等十个历史展厅以及少年班、师长厅、校友厅、实物厅四个专题专厅,了解中国科大从1958年建校开始,南迁合肥,扎根江淮大地、矢志开拓创新的光辉历程,深刻体会到郭沫若先生等前辈为中国科大所留下来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领会到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校训的深刻内涵。
  随后,营员们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院物质教学科研C楼WFST远程观察舱,当了解到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主带小行星和近地小行星,在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伽马暴、变星和小行星监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科学成果时,营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确实很震撼,没想到一个望远镜能发现这么多科学成果。”营员桓宇峰对天文领域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他表示,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高科技人才,为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17日上午,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营员们聆听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教授蔡一夫以“深空探测大时代下的宇宙迷航”为主题的天文科普讲座,蔡一夫教授报告内容从营员们熟悉的八大行星开始,宇宙有多大,宇宙的样子,介绍人类探索太空世界的航太史,并和同学们交流中国探索宇宙——中国的航太工程,中国嫦娥工程的“探”“登”“住”三大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作为航天人他深感自豪,蔡一夫勉励营员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航天事业而奋斗。讲座结束后,蔡一夫教授还回答了营员们关注的问题,让营员们对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下午,在5楼晓天寻梦活动空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吉龙带领营员们开展云室中的宇宙探索活动,活动前,张研究员向营员们介绍了什么是粒子、粒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宇宙的粒子无时无刻不在穿越地球等科普内容,深入浅出地为营员们讲解了构成大世界的小粒子的奥秘。在实验环节,张研究员自制云室探测器,观测宇宙中粒子的运动轨迹,当营员们看到短而粗的轨迹,表明粒子不是来自宇宙射线。它大概率是一个大气中的氡原子衰变放出一个氦核而留下的。长而直的径迹是来源于次级宇宙粒子,如粒子的μ子和它的反粒子正μ子。当宇宙射线撞击大气层高处的大气分子时会产生成对的正负μ子。它们使周围的空气分子电离,因为它们质量很大,与空气分子散射,会留下干净、笔直的轨迹。当然这些轨迹也可能是高速电子的轨迹。“第一次见到粒子的运行轨迹,像下雪一样,太神奇了!”营员们亲眼目睹粒子的运行轨迹,纷纷拍照留存。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晚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在5楼晓天寻梦观测平台,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星活动,活动前,营员们参与天文望远镜的调试,了解观星设备和观星相关知识,最后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尝试着寻星、观测、拍照记录。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多了,大家不仅拍摄了星野、星轨、土星、木星、银河等很多美丽的星空照片,更是通过望远镜仰望星空,体验了天文学家眼中的宇宙世界。
  18日上午,最令人期待的太阳黑子观测环节随即展开。科技辅导员为营员们架起天文望远镜,并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对准了天空中的太阳。尽管太阳的光芒耀眼夺目,但在特制的滤光镜保护下,大家清晰且安全地观察到了太阳表面那些神秘莫测的黑子。这些看似微小的黑色斑点,实则是太阳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它们的存在与变化,对地球的气候、通讯乃至人类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营员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黑子数量和大小的变化,了解太阳表面的不同特征,激发了营员们对天文的无限好奇和探索欲望。
  营员们对参加此次中国科大天文主题科学营感受颇深,他们表示: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天文知识,体验科研乐趣;通过团队合作让他们学会坚持与分享,面对挑战更加坚韧不拔。这次经历将成为他们科学探索旅程中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继续前行。此次天文主题科学营活动在营员们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种子将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我国的天文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举办中国科大天文主题科学营活动是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天文科普教育的重要举措。未来,中心将继续加大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全媒体记者刘正)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