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的不足及建议
郑琪冉
文章字数:2441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是安徽省著名的文化符号。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于1953年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于2013年入选文化部“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一代代艺术家把黄梅戏由安徽民间推向全国乃至海外。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于2019年推出“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本文以黄梅戏传承交流项目——“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为研究对象,从参与性、分类精确性、市场化等方面剖析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从而为其他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缺乏互动参与性,建议改进平台功能
  (一)用户间互动的单一

  在数字资源库中用户间的互动是指其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或在线论坛中,通过发表帖子、评论、私信或群聊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但“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现有的用户间互动功能较为单一,仅限于用户在登录会员后,在资源页下的评论区发表意见,经审核后在评论区展示,致使用户与用户间的互动量极低。
  基于此,“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可以引入社交功能,增加用户间的私信、好友关系的功能设置,展示用户间互动的评论、点赞、分享等动态,增强用户间的联系,聚集爱好黄梅戏的公众,促进用户间对黄梅戏的交流,从而提高用户间的互动参与性。
   (二)用户与信息互动的缺失
  在数字资源库中用户与信息的互动是指用户对所需特定数字资源的可获取性,用户能够按需选择、搜索、浏览资源库的信息。根据“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提供的数据,该库自建成以来,开发和利用情况与资源库丰富的资源量不相匹配,截至2024年3月24日,该库的总浏览量仅为195123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资源库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导致其知名度低,用户对其功能不够了解,从而使资源库中用户与信息的互动缺失。
  基于此,“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应该通过多渠道媒体进行推广,并重视自媒体的影响力,合理使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App,增加用户对该资源库的了解和认知度,从而提升用户与资源库信息之间的互动。
  (三)用户与设备互动的阻滞
  在数字资源库中,用户与设备的互动是用户对资源库的链接、导航工具、搜索工具等的使用以及资源库系统的及时反馈。但根据“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在各大网站所提供的链接,其存在无法访问或访问迟缓的问题,打击了用户的访问积极性,对于不善于使用计算机者,甚至会使其放弃访问。
  基于此,“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应确保网站提供的链接都是有效并可快速访问的,为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用户提供使用教程或网站引导,改进导航栏分类,明确信息标题,使其更加直观易用,并注重“第三次响应”的过程,即“用户对资源库的操作引起系统的反馈,然后用户根据系统反馈再次进行交互,如评论、分享或是个人化设置,使其继续深入体验资源库的内容,形成一个循环的互动流程。”[1]
  二、缺乏多语言支持,建议引入翻译系统
  “翻译其本质就是传播”[2],传播学与翻译学的结合,为数字资源库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化,更是知识与文化的桥梁,它能让资源库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但“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仅提供中文版网页,缺少多语言支持,由此影响了非中文用户对“资源库”的访问、研究和欣赏,影响黄梅戏的传播范围。
  基于此,“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应当引入先进的翻译系统,给予用户一定的自主性,提供网页的多语言选项,确保相应的多语言引导,让非中文用户也能自如地浏览和操作,使用户能够选定资源库内容翻译为英语、法语等常用语言,为海外用户提供便捷的访问体验;还应注重翻译内容的质量,高质量的翻译能够提升数字资源库的整体品质,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使用,扩大资源库的传播范围。
  三、缺乏分类精确性,建议重置资源分类
  数字资源库的资源分类需确保其设置的逻辑清晰和排列条理,这直接影响资源库的可用性,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以及用户能否有效获取信息。但“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在导航分类上存在分类混乱的情况,例如黄梅戏的专著分散在“黄梅史话”“音乐资料”“艺术研究”“名家功臣”“艺术教育”模块,不利于用户查找相关资料。
  针对“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各模块中普遍出现的这个问题,资源库应当设置统一的分类标准,并重组现在的分类,对资源库现有资源重新进行系统梳理,将关联紧密的资源整合归类,同时应当建立直观的导航系统,包括各模块的细分栏目指引,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资源库的资源分类,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使资源整理更加井然有序。
   四、缺乏市场化意识,建议创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决定了数字资源库的运营方式和资源配置策略,也是其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的关键。但“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目前在市场化方面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其整体的运营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来支持其运营,推广和宣传的渠道局限于微信公众号,资源流动受阻,导致难以在迭代迅速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针对该问题,“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可以建立明确的资源授权体系,将库内收集的珍贵影音资料通过授权出版的方式实现商业变现。同时,可利用黄梅戏的艺术特色,打造品牌IP,开发黄梅戏衍生文创,以此吸引黄梅戏爱好者并增加收入。此外,资源库可以与黄梅戏相关的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文旅融合与推广,开展黄梅戏文化节、演出季等活动,提高黄梅戏与“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深入探讨“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这一黄梅戏传承交流项目的问题后可以发现,尽管科技手段为传统戏曲的保存、传播与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该资源库在参与性提升、分类精确性优化以及市场化探索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旨在通过增强互动、细化内容分类、创新市场运营模式等策略,激发黄梅戏乃至整个传统文化领域的活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夏子钰,周林兴.档案网站互动性研究——以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为分析对象[J].山西档案,2021,(04):60.
  [2]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2):40-45.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