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合肥: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文章字数:1053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里,科研人员正在开展针对海底电缆地震波采集测量技术的专项攻关。
  该项目的牵头人曹平,是中国科大副教授,一直投身于高精尖海洋物探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工作。此前形成了一批论文和专利,可这些成果却始终停留在实验室。
  赋权改革试点让三方实现共赢
  2017年,科研团队依托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先研院”)成立先进测量仪器应用工程中心。2021年,乘上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的东风,曹平所在的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大先研院联合组建了中科采象公司。
  “过去,由于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单位,无法赋权给技术发明人,想要转化审核流程非常繁琐。开展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就是将科技成果所有权通过先赋权、再转让的方式完全让渡给科研团队。”中国科大先研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此一来,像曹平这样的科研人员就真正成为成果的主人,他们能够自主组建团队、成立公司,学校与他们会按照协议约定收益分配比例,实现了高校、科研人员、转化企业三方共赢。
  由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方共建的中国科大先研院,已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模式。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试点项目经费包干制度,切实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构建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探索自然科研系列职称自主评审,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抢抓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机遇,明确中国科大科技成果通过转让或授权至先研院,打破成果转化的隐形藩篱……
  截至目前,中国科大先研院已累计建成应用工程技术中心23家,联合实验室73家,累计孵化企业超33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6家。
  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不止是中国科大先研院,近年来,合肥市汇聚创新资源,与大院大所、高层次人才团队、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扩量,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集聚科大硅谷,成立两年来,科大硅谷拔节生长,创新生态蓬勃起势,目前已落地创新型企业超1391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支,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高标准建设科大硅谷,就是要打造科技改革的‘试验田’和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科大硅谷相关负责表示。
  截至目前,合肥市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55家,引育企业1500余家,集聚人才5000余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0余家。同时,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力应用研究,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00余个,推动产业技术攻关,开展横向、纵向课题研究3000余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400余项,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超4亿元。
  (代敏 徐亦舒)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