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城市生命线”构筑安全屏障
文章字数:1190
  燃气、桥梁、供水、综合管廊、输油管线……这些与民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基础设施,就像人体的“血管”和“神经”,它们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被称为“城市生命线”。
  近年来,安徽省聚焦城市安全重点领域,坚持标准先行,创新推进模式,聚力科技赋能,协同联动处置,有序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能级,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2015年,合肥市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搭建起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屏障”。
  2021年8月,全省16个地市全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已完成,监测覆盖全省燃气管网及其相邻空间13857公里、供水管网6341公里、排水管网17889公里、桥梁325座。预计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力争16个市全部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城市安全发展的“样板”。
  据了解,安徽省在前期开展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电力等10类地下管网普查基础上,结合城市体检以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立了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上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形成城市地上地下基础数据“一张图”。
  目前,省级智慧监管平台已累计汇集14.4万公里的城市地下管网基础信息数据,地上建筑模型覆盖面积945平方公里,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重点区域全覆盖,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在风险防控方面,我省通过专业模型分析,对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等专项进行风险评估,形成“风险四色图”(红、橙、黄、蓝分别表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以及风险清单。
  截至目前,及时发布并有效处置三级及以上险情1627起,其中燃气654起、供水414起、桥梁96起、排水463起。及时监测预警并处置燃气泄漏扩散至相邻空间聚集的重大险情38起。
  在推进安全源头治理方面,突出对地下相邻空间可燃气体全天候监测,弥补传统燃气人工巡检短板和空白区;每天对桥梁进行2次综合健康评估,相比过去1年至2年检测1次,大大提高风险识别及时性;通过管网漏损实时监测,有效防范因水流冲刷导致的道路塌陷风险;结合气象预报等信息,运用城市内涝模型,预测城市积涝趋势,超前应对城市内涝;及时诊断污水管网病害,实现雨污混接点、入流入渗点动态监管,并通过污染溯源技术,快速锁定污染源头。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重点工程治理以及行业监管等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努力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在线监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大幅提升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张彩莉)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