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亚健康人群如何“自救”
文章字数:1555
  现代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多人陷入“亚健康”状态,即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或心理适应能力减退。几千年来,中医学一直秉持着“上工治未病”的重要防治思想,强调在疾病到来前进行干预和调理,并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为亚健康人群提供了有效的调理途径。
   体质辨识
  中医认为,体质差异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以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体质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从而为调理亚健康提供依据。例如,阳虚质者常有四肢欠温、易出汗、毛发易落、肌肉松弛等表现;阴虚者则面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口干咽燥、皮肤偏干等;痰湿体质表现为口中黏腻或微甜、多汗且黏、肢体不爽或身重、痰多、胸脘痞闷等。中医体质学认为,调理偏颇体质有利于纠正亚健康状态,建议针对不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理。
  食疗养生
  中医食疗是利用食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通过合理搭配膳食,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例如,气虚质者可常食黄芪、党参等补气之品;阳虚质者可适当食用羊肉、核桃等温阳食物;阴虚质者宜选择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痰湿质者应控制油腻、甜食摄入,多吃薏米、山药等健脾利湿食物;湿热质者宜食苦瓜、冬瓜等清热利湿食物;血瘀质者可适当食用黑木耳、山楂等活血化瘀食物;气郁质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食用玫瑰花、佛手等疏肝解郁食物;特禀质者需避免过敏原,增强体质。此外,亚健康人群还需要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合理搭配。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不偏食挑食。
  饮食清淡。餐食应少油、少盐、少糖,避免辛辣、煎炸、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减轻脾胃负担。
  顺应四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如春季宜清补,夏季宜清热解暑,秋季宜润燥养肺,冬季宜温补。
  外治法调理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疲劳,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涌泉、百会、神门等。
  推拿按摩。对特定部位和穴位采用揉、按、捏、拍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例如,头部按摩有助改善睡眠质量,背部按摩能够放松肌肉。
  拔罐刮痧。通过负压或刮拭皮肤,刺激经络穴位,有助促进气血畅通,排除体内毒素,缓解肌肉酸痛。
  艾灸。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和药理作用,熏灸不同穴位,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正固本的功效,对改善疲劳、畏寒、失眠、消化不良等亚健康症状有良好效果。
  传统功法。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达到身心和谐、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这些运动节奏舒缓,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亚健康人群,可每日练习。
  情志调摄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亚健康人群应注重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摄情志。
  修身养性。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书法、绘画、音乐等,陶冶情操,缓解压力。
  社交互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获得情感支持。
  冥想放松。学习瑜伽、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身心深度放松,减轻焦虑、紧张情绪。
  心理咨询。必要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困扰。
  需注意,调理身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期望短期内就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而是应保持耐心和信心,坚持不懈,逐步改善身体状况。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调理方案,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调理。
  总之,亚健康状态并不意味着疾病降临,而是提醒我们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调整生活方式,重视健康管理。大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不良嗜好对身体的损害;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有持续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谢功云)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