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古为今用,“六尺巷”走出时代新路
文章字数:1588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桐城市区文城西路,有一条东西走向,长100余米、宽2米的小巷子,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六尺巷”。在巷口不远处矗立的太湖石上镌刻着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这首广为人知的诗。
行走小巷中,一幅幅画面在记者眼前“穿越”:清代康熙年间,南墙边是张英的府邸,北墙边是地方望族吴氏的宅第,两家为宅基地发生争讼,后因张英在家书中的题诗而互让三尺……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六尺巷的精神内核,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是桐城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桐城市组织创作以六尺巷为题材的歌曲、黄梅戏、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建设六尺巷文化墙,开展六尺巷典故系列“微宣讲”,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浓厚氛围。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体现礼让、和为贵精神,规范群众行为。同时,构建“分值设置、积分登记、积分应用”于一体的积分管理体系,科学设置“正负面清单”,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
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治理”。桐城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书记项目”库,通过群众提、书记选、组织定分级分类精准领办,落实月晾晒、季排位、年考评机制,有力压实书记抓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村民说事会”,聚焦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急事马上说、缓事定期说,确保事事有人办。
李先生曾是桐城某建筑公司员工,在一次施工中受伤住院,当事双方在赔偿金上存在争议。经工伤鉴定后,桐城劳动仲裁委裁决该公司赔偿李先生23万余元,该公司诉至法院。作为该案承办法官的刘峰曾进行庭前调解,调解未能成功。
之后,刘峰反复去做该公司和李先生的工作,和他们说:“你们应该听过六尺巷的故事,连古人都能退让,这次为何不行呢?”在刘峰劝说下,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17万元赔偿金很快到账。
这起以调解方式化解的劳动纠纷案,是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功运用的具体实践之一。桐城市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市级整合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建成“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一揽子为民解忧。在镇、村、基层政法单位和纠纷易发的市直单位设立“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99%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t
桐城市持续壮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队伍,将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乡贤、致富能人等充实到人民调解组织中,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和事佬”。此外,还建立100余人组成的调解专家库,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助力疑难纠纷化解,依靠专家智慧化解“专业”难题的同时又为调解员进行技能培训,培树了一批金牌调解员、调解能手。
调解人员注重用好“六尺巷调解法”,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以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和为贵精神感化人、以知进退境界引导人,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去年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功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并作为全国31个“枫桥式工作法”入展枫桥经验陈列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最大特点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定分止争,对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推广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从小事做起、从群众关注的点滴做起,让江淮大地更加幸福安宁。 (安徽日报记者 李明杰)
行走小巷中,一幅幅画面在记者眼前“穿越”:清代康熙年间,南墙边是张英的府邸,北墙边是地方望族吴氏的宅第,两家为宅基地发生争讼,后因张英在家书中的题诗而互让三尺……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六尺巷的精神内核,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是桐城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桐城市组织创作以六尺巷为题材的歌曲、黄梅戏、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建设六尺巷文化墙,开展六尺巷典故系列“微宣讲”,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浓厚氛围。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体现礼让、和为贵精神,规范群众行为。同时,构建“分值设置、积分登记、积分应用”于一体的积分管理体系,科学设置“正负面清单”,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
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治理”。桐城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书记项目”库,通过群众提、书记选、组织定分级分类精准领办,落实月晾晒、季排位、年考评机制,有力压实书记抓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村民说事会”,聚焦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急事马上说、缓事定期说,确保事事有人办。
李先生曾是桐城某建筑公司员工,在一次施工中受伤住院,当事双方在赔偿金上存在争议。经工伤鉴定后,桐城劳动仲裁委裁决该公司赔偿李先生23万余元,该公司诉至法院。作为该案承办法官的刘峰曾进行庭前调解,调解未能成功。
之后,刘峰反复去做该公司和李先生的工作,和他们说:“你们应该听过六尺巷的故事,连古人都能退让,这次为何不行呢?”在刘峰劝说下,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17万元赔偿金很快到账。
这起以调解方式化解的劳动纠纷案,是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功运用的具体实践之一。桐城市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市级整合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建成“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一揽子为民解忧。在镇、村、基层政法单位和纠纷易发的市直单位设立“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99%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t
桐城市持续壮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队伍,将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乡贤、致富能人等充实到人民调解组织中,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和事佬”。此外,还建立100余人组成的调解专家库,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助力疑难纠纷化解,依靠专家智慧化解“专业”难题的同时又为调解员进行技能培训,培树了一批金牌调解员、调解能手。
调解人员注重用好“六尺巷调解法”,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以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和为贵精神感化人、以知进退境界引导人,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去年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功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并作为全国31个“枫桥式工作法”入展枫桥经验陈列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最大特点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定分止争,对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推广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从小事做起、从群众关注的点滴做起,让江淮大地更加幸福安宁。 (安徽日报记者 李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