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做好“服务”大文章绘就丰收好图景
文章字数:3791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现实性、社会性作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扎根生产一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大别山腹地,在美丽的养生福地——霍山县,就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大地的丰收,以一腔赤诚坚守在“三农”服务第一线,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托起农民朋友的希望;他们不分寒暑,在田间地头,推良种、查苗情、测墒情、除虫害,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田野里亮丽的风景;他们时刻不忘社会责任和担当,凭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热爱,用实际行动,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持农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夯实了一条伸向远方的路,谱写着农技人壮丽的诗篇。他们就是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全体干部职工。
近年来,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决策部署,聚焦“138+N”工程、“6969”工程粮蔬果产业发展,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以实施三大“农技行动”作为总引领,强化生产指导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农业向创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转变,为霍山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激活力
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始终坚持党建为引领。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二十大报告精神,坚持从理想信念、党风党纪、执行能力等方面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引领全体干部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中心年初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活动。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思想作风转变保障各项工作高标准开展、高质量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及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热情,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
精耕细作助推增产为丰年
近年来,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县农业农村局和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认真抓好农业“两强一增”行动和激励机制落实,将涉及中心的14项科技强农行动目标任务及时细化分解到乡镇村组、经营主体,明确序时进度安排,确定责任到中心站室、到人。明确专人负责“两强一增”激励机制统计调度工作。
聚焦全年粮油生产目标任务,持续实施春耕春管及夏粮生产农技行动、战“三夏”及秋粮生产农技行动、秋冬种农技行动等三大“农技行动”,全力以赴做好技术推广服务。持续强化农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示范推广、病虫防控、防灾减灾等农技服务,集成推广作物高产栽培、肥水高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不断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全力以赴搞好种植业生产支撑保障。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印发技术方案,指导农业生产。
“广袤田野到处都是学问,只有走进田间地头才知道农民朋友真正需要什么。”2023年中心将全体技术人员分为4个指导组,建立包保责任制,特别是春播春管、高温干旱、秋种秋收期间,中心技术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牺牲节假日,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累计4200余人次,开展线上指导1.8万人次,接受各类农技咨询1.32万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3年,霍山县完成种植总面积30.8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2.349亿斤,呈现种植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态势。2024年,午收小麦1.17万亩,总产3854吨,较上年增51.8%。
绿色种植提质增效最惠民
化肥、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但在生产实际中,存在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导致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同时大量养分的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示范,不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为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霍山县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截至目前,已完成样点调查采样961个,完成率100%,样品制备1026个,完成率89.3%;样品检测548个,完成率47.7%。为了让土地吃上“营养配餐”,中心科技人员充分利用各项普查成果,为农业耕地坐诊把脉,大力推广配方肥。2023年,全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62.2万亩,技术覆盖率达96.6%。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2023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42%,化肥(折纯)使用量3587吨,较上年下降1%。
2023年,霍山县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百合、茶树、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覆盖率达到73%,其中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98%,防控效果达到80%。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覆盖率达到48%。同时,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利用。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地膜、棚膜,2023年推广应用高强度加厚地膜5000亩。近年来,霍山县农药使用量一直呈下降态势,2023年全县农药使用量61.5吨,较上年下降0.3%,对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霍山县曾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省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
科技推广示范引领促增收
为有效提高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少走弯路,提高种植水平,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坚持科技示范展示良种良法,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积极打造示范样板,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2023年,霍山县落实再生稻种植面积600亩;建立油-稻(550亩)、麦-稻(550亩)2个精耕细作示范点;开展1000亩大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示范种植;建立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种植万亩示范片1个、5000亩以上示范片2个、千亩以上示范片14个;在80亩研学基地内,推广水稻优质品种,开展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示范;开展油菜毯状育苗机栽示范;建设县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0.6万亩;建立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3万亩;全县推广绿肥种植面积1.1万亩;推广应用“三新”技术6.6万亩。建立800亩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片;开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排的杀虫灯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技术试验示范;建设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6000多亩,辐射推广80000亩;建设1000亩玉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片,共安装杀虫灯50盏,二化螟、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诱捕器700套;建设全国茶树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5000亩,辐射推广100000亩;建立80亩红灯笼辣椒示范基地;开展种植老品种玉米5个、黄豆2个、荞麦1个;落实水稻展示品种20个,示范品种3个,高寒山区筛选展示水稻品种4个;开展了5个小麦主推品种集中示范展示,10个油菜品种集中示范展示。
全县共建立1229个主要农作物各类示范区(片、点),其中,示范区3个,示范片19个,示范方(基地)42个,示范点(示范户)812个。
科技培训素质提升最关情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村的主人、‘三农’的根本。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渴望。”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陆保国如是说。
围绕霍山县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2023年,中心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500人,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10个班。推荐9名高素质农民分别参加了市级食用菌生产工、水稻生产工和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竞赛,举办了全市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及市级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竞赛。和县妇联、团县委联合举办了高素质青年女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落实农技指导员111人,遴选示范户719余户,开展每个示范户每年10次以上的入户指导服务,推荐了8名骨干农技人员分别参加了省内和跨省的省级集中培训,组织开展了8天的全县农技人员集中培训,支持10余名农技人员开展学历提升学习。
同时,通过召开培训会、观摩会,举办培训班,张贴宣传栏,印发明白纸、技术资料等方式,加强农业实用技术、良种良法和法律法规培训。全年开展良种良法培训122场次,组织观摩会13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37万余人次;印发农业技术和法律法规明白纸6万余份,发放施肥建议卡3.4万份,张贴宣传栏165处,在网络媒体、平面媒体、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等发布相关新闻及技术信息110余条。
时光荏苒,建业如歌。为了泥土的芬芳,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多年来,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默默奋战在农业一线,以大地为纸,用汗水调色,描绘出霍山春夏秋冬绚丽的丰收图景。成绩属于过去,奋进铸就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中心将一如既往,聚焦农技推广、服务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和崭新的姿态,为霍山争先进位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潘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