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在基层的土地上镌刻青春的印记
——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新中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黄韩忠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329
  2021年6月选派干部轮换,我从第七批的队长改任第八批工作队队员,完成身份的转变,是打完了脱贫攻坚收官战之后,又站在了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正应了自己当初立下的要将青春和汗水奉献在江淮大地,挥洒在八百里皖江的志向。
  初心如磐 家国情怀无问西东
  浙大毕业以后,我作为一名选调生回到安徽,接受组织选派,在青阳县蓉城镇新中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了脱贫攻坚战的洗礼,我成了群众口中的“小黄书记”和“小黄队长”。选派干部轮换调整之际,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深感责任重大,针对“站好扶贫最后一班岗,接好乡村振兴第一棒”的新要求,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利用前期驻村的优势,确立了工作队“勤走访、深调研、细谋划”的工作思路,撰写了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和驻村三年工作规划,确定了“办好民生实事,育强新中产业,优化人居环境”的工作目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驻村工作一头连着千头万绪的事务,另一头牵着百姓民生,年轻的自己不敢有半分懈怠。
  常常想起《县委大院》里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很短暂,眨眨眼睛的功夫,我们就退休啦,如果有一天你回到了光明县里面,路上走几圈,走走看看你发现这个县,就是在我们手里搞好的,也有可能是搞坏的”。我想如今的新中村便是我的“光明县”,它是否会为青春增色,就取决于当下的点点滴滴。面对师兄弟们“出身名门隐入尘埃”的调侃,想到当初回乡的初心和新中村变化,在充实之余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
  队村联动 动态监测守住底线
  作为驻村干部,我建立了工作队与村“两委”定期工作例会制度,避免队、村在日常工作中安排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形成“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的工作格局。在大排查工作中,工作队会同村“两委”提前谋划,共同研究,由工作队、村“两委”、网格员分片负责,逐人逐户进行排查;通过会商制度保持工作步调的统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对于纳入监测对象管理的4户12人,通过安排帮扶责任人、细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临时救助、低保、教育等各类帮扶政策,极大地缓解群众压力,保障了他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驻村三年来,村组硬化路全部亮化、新中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建成两个美丽乡村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迈上50万元台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是一个有着1086户4086人的大村子,每一次的变化,有工作队的努力,但更离不开的是队村联动的群策群力。
  强村富民 产业兴旺多点发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进一步利用好现有资源,拓宽增收渠道,我们发挥选派单位优势,会同村“两委”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到拆迁安置区1200平米门面房,2024年出租后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联合蓉城镇杨冲村,以村级联盟的方式谋划建设铜汤高速户外广告牌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4万元。新中村青龙山香榧种植基地已初见规模,我们及时申报了香榧黄精复合种植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很大程度上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变目前村级经济薄弱的状况。此外,为方便后续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发掘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鼓励村内能人大户自主发展并给予支持,培育致富带头人,帮助塞翁家庭农场经营者成功申报池州市乡村产业创新团队,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