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亳州市涡阳县店集镇姚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彬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656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一、找准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要增收致富,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没有稳定的、可持续的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2021年6月驻村后,我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充分开展调研活动,梳理群众产业发展意愿,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增加农户收入“门路”。
  经过深思熟虑,结合部分群众的意愿,又考虑到黑木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等优点,各方面达成一致意见,确立了发展黑木耳种植为今后姚湾村产业发展的方向。经过2022年、2023年的实践证明,发展黑木耳特色种植产业是符合姚湾村实际情况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发展特色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扶贫力度、创新扶贫方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21年近一亿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这个成绩的取得,产业扶贫功不可没。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必须走产业振兴之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激发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民增收、创收后劲不足导致的返贫问题,而且还可以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稳定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千方百计地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发展特色产业,投身到特色产业发展中去,从而获得丰厚的经营性收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让尽量多的农民获得工资性收入。对特色产品进行必要的“梳妆打扮”和包装宣传,培养、发展、做强自己的品牌,让好产品产得出、销得好,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2023年姚湾村有11户村民发展黑木耳产业,流转土地100余亩,黑木耳亩均纯收益在7000元以上,利用轮作技术,亩均年收益在8500元以上,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务工,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姚湾村黑木耳注册了商标,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高了黑木耳的价格和附加值,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四、发展特色产业还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物质基础,是村级党组织强化领导作用,发挥政治功能,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是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2023年,姚湾村依托涡阳县店集镇姚湾村振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资50万元购买菌棒18万株、流转土地30亩,发展黑木耳种植,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15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五、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培养骨干人才,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有了敢作为有担当的“领头雁”队伍,才能凝聚民心共谋发展。要加大农村实用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和骨干人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引导他们在建设美丽家乡中出力出招。这几年姚湾村黑木耳产业之所以能得到健康发展与姚湾村姚叶统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姚叶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全面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定会早日实现。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