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把心“驻”下来 推动“驻村”变“助村”
——宿州市埇桥区解集镇桥桂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峰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436
  2020年5月,我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被派驻到解集镇桥桂村,参与脱贫攻坚战。2021年6月第七批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我继续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任埇桥区解集镇桥桂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下面谈谈我驻村三年来心得体会。
  第一,驻村帮扶首先把心“驻”下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村情户情,把基层当成自己的家方能做好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各级党政干部要把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功,不能脱离实际,想当然、拍脑袋”。为此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研究,访贫问苦、问计问策。通过调研,我们对村里的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农民的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由于对村里的情况明、底子清,我们在指导村里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规划就心中有数了。驻村后,我们在村党总支配合下开展工作实施规划,工作队和村“两委”配合非常默契。
  第二,驻村帮扶首要在建强村党组织上下功夫,抓班子提效能,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方能办好农村的事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以来,我和队员们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到位不越位,用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有关论述,坚定理想信念,履职尽责担当,淬炼党性修养,提高整体素质;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完善村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议事决策程序,提高村务决策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第三,驻村帮扶就要全力推动“驻村”变“助村”,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村集体经济方能闯出“新天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我和队员们充分借助桥桂村自然资源,积极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扩大收入来源;谋划的挖掘机项目落地实施,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6万余元的收入;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多次组织开展农技下乡科技讲座,组织村民参加各类培训,培训村民300余人;加强农业科技指导,邀请省科技特派员和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石榴、碧根果田间管理,科学稳步提升农产品品质。三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桥桂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村庄整体面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节节”高,村民的生活真正富了起来。
  第四,驻村帮扶要真正改变帮扶村之前的“老样子”“旧面貌”,改变乡村面貌,驻村帮扶方能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入手。我曾实地参观环境整治好的村庄,它们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因此,我决心带领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抓实抓紧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百姓日常生活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驻村帮扶开展以来,桥桂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振兴发展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桂桥成为基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综合推进示范村。下一步,我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工作队全体队员一起,和桥桂村“两委”班子一起,同桥桂村三千多村民一起,齐心协力,以全新的工作思路以及扎实的行动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带领着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