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一心为民谋发展 实干担当勤履职
——宣城市泾县琴溪镇马鞍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胡中峰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870
  2021年6月,宣城市政府办公室选派我到泾县琴溪镇马鞍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我自小在农村长大,来到马鞍村倍感亲切,怀揣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让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梦想,团结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以实干换实效、以真心换真情,重点在党建引领、工作思路、产业发展、推进落实四个方面发力用劲,开启了推进马鞍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驻村期间的感悟有四个“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条主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村级各项事业的带头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层党组织不强、不率先垂范,如何得到党员拥护、群众支持。为此我驻村期间持续打造“工作队、村‘两委’、党员群众”三个头雁工程,持续推动各种力量向一线汇聚;树立“向我看、跟着上”的工作导向,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同群众打成一片,亲力亲为、冲在一线,时刻将村“两委”、党员群众捆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最大程度激发党建动力;严格执行村“两委”一周例会制度,认真研读乡村振兴政策文件,找准马鞍村发展之策、落实之要;强化重点工作调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支部班子捏成强有力的“拳头”;组建党员活动之家,创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党支部党建活动,拉近党员距离,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特别是通过订单蔬菜,鼓励身为党员的蔬菜种植户带头种植蔬菜,打造马鞍村蔬菜种植最强“主力军”。
  牢牢把握工作思路这个前提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村里工作千头万绪,乡村振兴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怎么办、怎么干。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底数清、现状明、问题准,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我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对全村住户走访全覆盖,组织到附近先进村考察学习,先后多次召开会议,逐一分析研究,“路演”工作思路可行性方案,最终提出“1131”发展路径,“1”条道路:改造、提升新—马路道路,对道路进行美化、亮化和公交化。“1”条沟渠:畅通村内水系工程。“3”个产业片:打造蔬菜、水果、粮食三个板块。“1”个中心:建设集“冷链仓储物流、订购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蔬菜冷藏中心。目前“1131”发展思路已成为马鞍村发展主线。
  牢牢把握发展产业这个关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没有产业的振兴,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产业最重要的是立足本村实际,不能拍脑袋、想当然。马鞍村一直以来都是蔬菜种植村,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市场价格波动大,蔬菜种植户和面积逐年萎缩,已不复往日胜景。如何让马鞍蔬菜产业重获生机、让群众跟着我们一起干。我就带着村“两委”打造蔬菜基地,2021年流转200亩撂荒地建设马鞍村蔬菜基地,两年来大棚蔬菜区实现有序衔接,露天蔬菜区实现分季轮作,长豆角和高杆白菜成为马鞍村的“网红菜”。借助蔬菜基地的引导示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农户签订订单式蔬菜,2022年和农户签订110亩高杆白菜种植协议,直接带动农户增收33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2023年订单式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150亩。同时要考虑全村种植生鲜蔬菜可能产生的滞销风险,千方百计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023年底规划建设近3千平方米高阶蔬菜深加工项目,打造集“腌制、深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提升工程,预计2024年6月底正式投产。如今的马鞍村走出了一条蔬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牢牢把握推进落实这个保障
  说一千道一万,落地见效最关键,规划思路再好,不落实都是“鬼”话。决战乡村振兴,勇在担当、贵在执行、重在落实。要对照既定的思路,保持一以贯之的决心和毅力,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制定时间表、细化路线图,保持细之又细的耐心和韧劲,不断跟踪问效、修正纠偏,善于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回“烫手山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通过两年多努力,马鞍村基层党组织从弱到强、蔬菜产业从无到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来村时不到2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25万元,翻了5倍多;顺利完成青弋江马鞍段防洪治理工程,从此江水漫堤、洪水侵村的问题成为历史;先后完成322省道入村160米道路“白改黑”、新修建道路1千米、疏浚硬化沟渠1600米;开通城乡公交班车,建成蔬菜文化、廉政文化2个广场;将田湖村民组打造成美丽中心村示范点。
  回首往昔,我们在学中干、干中学;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奋力拼搏。挂职即将期满,未来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将继续秉持实干为民的赤诚之心,以只争朝夕的觉悟、踔厉奋发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韧性,继续关注马鞍村、帮助马鞍村、建设马鞍村,为奋力谱写好马鞍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