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用心用情答好驻村“答卷”
文章字数:1496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根据选派工作统一部署安排,本人于2021年6月10日开展驻村帮扶,在茂林社区度过了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可以说这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回首近三年的驻村经历,我觉得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要争做“三有”式的下派干部,用汗水和实干书写最美驻村“答卷”。
脚下有泥土做村情民意“明白人”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只有掌握全村的社情民意,才能集中全体村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能大大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我把入户走访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一场纾难解困的“摸底之行”。驻村伊始,我就开展了“察村情、知民意、访民生”活动,通过走访老党员、老村干、村民代表、脱贫户、致富带头人等,全面摸清村情村貌。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我与村民们唠家常、交朋友,听村民说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同时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部分比较成熟的建议纳入村级党组织工作计划和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通过入户走访可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积极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多元融合、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减轻当前村级党组织管理体量大、工作任务重且抓不深的问题和“公家闷头干、群众一旁看”的工作模式。
心中有亮光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驻村工作不仅要住村,更要驻心,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把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以自己的真情换群众的真心,以利益联动推动强村富农。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个人观念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产业项目的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引导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在2022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部分村民对“小田并大田”不理解、不支持,导致项目进度比较慢,我们便采用“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的合作模式,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打消了村民顾虑。目前,茂林社区实行多管齐下的联农带农机制,社区产业基地用工全部聘请低收入家庭成员,少部分劳动能力强的农户推荐到辖区内的泵阀企业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聘请弱劳动力的脱贫户,帮助其他农户销售土特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肩上有责任做干事创业“行动派”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我牢记驻村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派出单位的形象,更是党和政府的嘱托,必须担起驻村责任,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增收办法不够多、收入不够高,农村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但农村却是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大舞台。驻村工作队队员都是市、县机关单位选派的干部,我们坚持上接天线,在资金项目争取中,做到不敢跑也得跑、不能说也得说、不会要也得要。从帮助年长村民网上缴纳医保,到协调基础设施项目;从协助村干部调解纠纷,到争取财政衔接资金。近三年的驻村工作是充实的,也是忙碌的,社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稳步提升,完成了为民服务广场、和平组鹭鸶堰、燕形组道路拓宽、村组“断头路”、麻园产业路、延陵路拓宽亮化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着力扩大“村企联建”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进食用菌种植,狠抓人居环境整治,茂林社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继续以“赶考”的心态,潜心深耕这片熟悉的土地,在强党建、兴产业、优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用心用情答好驻村“答卷”。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脚下有泥土做村情民意“明白人”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只有掌握全村的社情民意,才能集中全体村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能大大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我把入户走访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一场纾难解困的“摸底之行”。驻村伊始,我就开展了“察村情、知民意、访民生”活动,通过走访老党员、老村干、村民代表、脱贫户、致富带头人等,全面摸清村情村貌。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我与村民们唠家常、交朋友,听村民说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同时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部分比较成熟的建议纳入村级党组织工作计划和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通过入户走访可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积极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多元融合、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减轻当前村级党组织管理体量大、工作任务重且抓不深的问题和“公家闷头干、群众一旁看”的工作模式。
心中有亮光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驻村工作不仅要住村,更要驻心,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把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以自己的真情换群众的真心,以利益联动推动强村富农。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个人观念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产业项目的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引导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在2022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部分村民对“小田并大田”不理解、不支持,导致项目进度比较慢,我们便采用“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的合作模式,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打消了村民顾虑。目前,茂林社区实行多管齐下的联农带农机制,社区产业基地用工全部聘请低收入家庭成员,少部分劳动能力强的农户推荐到辖区内的泵阀企业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聘请弱劳动力的脱贫户,帮助其他农户销售土特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肩上有责任做干事创业“行动派”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我牢记驻村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派出单位的形象,更是党和政府的嘱托,必须担起驻村责任,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增收办法不够多、收入不够高,农村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但农村却是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大舞台。驻村工作队队员都是市、县机关单位选派的干部,我们坚持上接天线,在资金项目争取中,做到不敢跑也得跑、不能说也得说、不会要也得要。从帮助年长村民网上缴纳医保,到协调基础设施项目;从协助村干部调解纠纷,到争取财政衔接资金。近三年的驻村工作是充实的,也是忙碌的,社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稳步提升,完成了为民服务广场、和平组鹭鸶堰、燕形组道路拓宽、村组“断头路”、麻园产业路、延陵路拓宽亮化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着力扩大“村企联建”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进食用菌种植,狠抓人居环境整治,茂林社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继续以“赶考”的心态,潜心深耕这片熟悉的土地,在强党建、兴产业、优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用心用情答好驻村“答卷”。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