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干在实处谋福祉 走在前列聚民心
文章字数:2090
崔勇在枇杷林下喜收套种的小香薯。
缸窑村位于芜湖市繁昌区西北部,上世纪因村内兴起做缸烧窑,故而得名缸窑。村域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辖50个村民组,总人口5078人。崔勇自2021年6月起担任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缸窑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以来,崔勇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团结带领村“两委”、党员群众争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芜湖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芜湖市第九届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他到村后常把“乡村振兴无捷径,责任担当是重点”挂在嘴边,警醒、督促自己严格落实驻村要求,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他在村“两委”班子配合下,进村组、入户门,访民情、聚民意,与广大党员、乡贤人士共商乡村振兴突破口。
以“小支点”提升组织力建强村党组织
驻村工作队在崔勇的带领下定期研究推动党建工作,明确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搭建多种平台,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
缸窑村地域广、党员多、白天不易集中组织活动,党员的学习断断续续,没有延续性,学习的知识也不够牢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动申请创办了“党员夜校”,采取“1+5”办学模式。“1”即村部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夜校的主阵地。“5”即城区分校、稻虾共生分校、艺农分校、缸窑分校、燕山分校。他利用晚间时间开展“接地气”的党员组织生活和党员群众议事活动,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缸窑村党员一致认为“创办的‘党员夜校’这一模式真好,既不误工作,又能积极参与组织生活,还能及时了解村里工作开展情况”。
以“小项目”带动大发展推进强村富民
崔勇常说:“既然驻村,就应该以村为家,以集体为荣,为集体创造更多的效益,才能聚拢民心。”
他主动向选派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芜湖监管分局汇报,邀请局领导到村调查研究,为村发展出谋划策。经过商讨、论证和实地考察,在原有稻虾种养、枇杷种植、特色养殖的基础上,2021年9月,缸窑村注册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稻虾米”对外销售,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他不辞辛劳,拓展芜湖大米、小龙虾,小香薯等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利用电商销售平台,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务。仅销售稻虾米一项,2022年就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2023年再创佳绩,已为集体增收70余万元。通过近三年来的健康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百万元,2023年5月20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拿出61.6万元,按照每股115元的标准对5357股民进行了分红。
2022年1月,他组织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改造300亩低效残次林,发展种植青梅、枇杷等经果林产业。目前,枇杷园已达860亩。为了扩大影响力,缸窑村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白玉枇杷”品牌,线上线下共同销售,举办了枇杷节活动,喊出“吃枇杷,去缸窑”口号,打响了网红水果名片。
加强村企联姻、村校合作,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该村成功与同福集团、申航渔业、众昌果蔬,竹上云想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成1270亩稻虾共生基地、800亩白玉枇杷基地和260亩数字渔业基地。2023年6月,该村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签约成功,为打造缸窑村现代农业农村示范区提供智力保障。近两年争取了项目资金1800万元,建设了一条“U”字形长11公里5.5米宽的白加黑循环产业路,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村生活改善了环境。
如今,缸窑村民常常对崔书记竖起大拇指,“什么叫办实事?为村里增加收入,村民得到实惠,拿到了分红金,帮助群众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实事。”
以“小切口”形成“三治融合”实现乡村善治
驻村以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密切配合,围绕乡村振兴提出的战略任务,全方面多点发力,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盼望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工作队还制作了“民情联系卡”,承诺“有问题,随时解决,尽快解决,绝不拖延”。这一举措,让村民无限感慨:“还别说,当过兵的崔书记办事效率就是快!”
工作队在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污水治理、改水改厕和村庄的“五化”中,扑下身子亲自干,崔勇凭借当兵练就的好身板,更是一马当先。2022年,因为事务繁多,他一连在村里住了近一个月都没回家。村里人笑称,缸窑是崔书记的另一个家。
“肯干,但不蛮干。”也是崔勇的口头禅。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积极采取“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保洁公司包面、农户包院”这一“四包”机制,充分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探索实践“1+3+X”乡村治理工作法中,崔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完善“一核两委四会一约”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三治融合”谋划乡村善治。
为了解决村民的一些知识盲区。崔勇联系了区镇的律师事务所,定时开展“律师送法下乡”“法律进乡村”“法治家庭创建”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力争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几年间,缸窑村邻里和睦,其乐融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干在实处就会有回报。驻村以来,缸窑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7万元,比上年增幅37.3%;2022年143.9万元,比上年增幅43.2%;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85.71万元,实现经营收益112.5万元,比上年增长73.3%。
缸窑村位于芜湖市繁昌区西北部,上世纪因村内兴起做缸烧窑,故而得名缸窑。村域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辖50个村民组,总人口5078人。崔勇自2021年6月起担任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缸窑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以来,崔勇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团结带领村“两委”、党员群众争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芜湖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芜湖市第九届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他到村后常把“乡村振兴无捷径,责任担当是重点”挂在嘴边,警醒、督促自己严格落实驻村要求,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他在村“两委”班子配合下,进村组、入户门,访民情、聚民意,与广大党员、乡贤人士共商乡村振兴突破口。
以“小支点”提升组织力建强村党组织
驻村工作队在崔勇的带领下定期研究推动党建工作,明确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搭建多种平台,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
缸窑村地域广、党员多、白天不易集中组织活动,党员的学习断断续续,没有延续性,学习的知识也不够牢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动申请创办了“党员夜校”,采取“1+5”办学模式。“1”即村部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夜校的主阵地。“5”即城区分校、稻虾共生分校、艺农分校、缸窑分校、燕山分校。他利用晚间时间开展“接地气”的党员组织生活和党员群众议事活动,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缸窑村党员一致认为“创办的‘党员夜校’这一模式真好,既不误工作,又能积极参与组织生活,还能及时了解村里工作开展情况”。
以“小项目”带动大发展推进强村富民
崔勇常说:“既然驻村,就应该以村为家,以集体为荣,为集体创造更多的效益,才能聚拢民心。”
他主动向选派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芜湖监管分局汇报,邀请局领导到村调查研究,为村发展出谋划策。经过商讨、论证和实地考察,在原有稻虾种养、枇杷种植、特色养殖的基础上,2021年9月,缸窑村注册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稻虾米”对外销售,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他不辞辛劳,拓展芜湖大米、小龙虾,小香薯等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利用电商销售平台,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务。仅销售稻虾米一项,2022年就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2023年再创佳绩,已为集体增收70余万元。通过近三年来的健康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百万元,2023年5月20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拿出61.6万元,按照每股115元的标准对5357股民进行了分红。
2022年1月,他组织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改造300亩低效残次林,发展种植青梅、枇杷等经果林产业。目前,枇杷园已达860亩。为了扩大影响力,缸窑村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白玉枇杷”品牌,线上线下共同销售,举办了枇杷节活动,喊出“吃枇杷,去缸窑”口号,打响了网红水果名片。
加强村企联姻、村校合作,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该村成功与同福集团、申航渔业、众昌果蔬,竹上云想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成1270亩稻虾共生基地、800亩白玉枇杷基地和260亩数字渔业基地。2023年6月,该村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签约成功,为打造缸窑村现代农业农村示范区提供智力保障。近两年争取了项目资金1800万元,建设了一条“U”字形长11公里5.5米宽的白加黑循环产业路,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村生活改善了环境。
如今,缸窑村民常常对崔书记竖起大拇指,“什么叫办实事?为村里增加收入,村民得到实惠,拿到了分红金,帮助群众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实事。”
以“小切口”形成“三治融合”实现乡村善治
驻村以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密切配合,围绕乡村振兴提出的战略任务,全方面多点发力,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盼望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工作队还制作了“民情联系卡”,承诺“有问题,随时解决,尽快解决,绝不拖延”。这一举措,让村民无限感慨:“还别说,当过兵的崔书记办事效率就是快!”
工作队在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污水治理、改水改厕和村庄的“五化”中,扑下身子亲自干,崔勇凭借当兵练就的好身板,更是一马当先。2022年,因为事务繁多,他一连在村里住了近一个月都没回家。村里人笑称,缸窑是崔书记的另一个家。
“肯干,但不蛮干。”也是崔勇的口头禅。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积极采取“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保洁公司包面、农户包院”这一“四包”机制,充分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探索实践“1+3+X”乡村治理工作法中,崔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完善“一核两委四会一约”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三治融合”谋划乡村善治。
为了解决村民的一些知识盲区。崔勇联系了区镇的律师事务所,定时开展“律师送法下乡”“法律进乡村”“法治家庭创建”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力争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几年间,缸窑村邻里和睦,其乐融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干在实处就会有回报。驻村以来,缸窑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7万元,比上年增幅37.3%;2022年143.9万元,比上年增幅43.2%;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85.71万元,实现经营收益112.5万元,比上年增长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