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开展农村雷电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文章字数:3019
在农村雷电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示范点设置的各种避雷设施及雷电预防科普宣传栏。
雷电灾害危害大农村地区防御基础薄弱
雷电是自然界的强烈放电现象,它经常伴随强对流天气活动产生。雷电灾害作为自然界中影响人类活动的最重要灾害之一,已经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近千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雷电活动较为频繁,是雷电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与城市及城乡结合部的雷灾多表现为电子电气系统受损不同,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多以人员伤亡为主要特征,且雷电灾害次数占比达60.5%。据不完全统计以及近二十年雷灾调查情况来看,2000-2020年全省农村地区共发生300余起雷击灾害事故,造成164人伤亡,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较为严重,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农村防雷工程基础较薄弱,大多数农村房屋建筑及公共场所缺乏防雷设施。有些农村住宅建在空旷的农田附近或靠近有山水的地方,虽然景色秀丽、环境优美,但是往往地势起伏大,恰恰处于雷电相对多发的区域;其次,由于村民对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匮乏,防护意识不足,田间地头又缺乏必要的临时躲避设施,在田间劳动时遇到雷雨都习惯在附近大树下躲避,甚至当雷雨来临时继续在田间劳作,或者拿起铲子、铁锹和锄头等金属物在田间奔跑,容易导致灾害发生。另外,我省布设的ADTD-I型二维闪电定位监测系统运行年代久远,设备仪器自身老化,系统探测闪电的误差大且存有盲区,难以满足农村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全覆盖和精细化的需求。
开展农村雷电综合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在农村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并对气象工作提出了“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要切实加强气象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第一道防线”的先导作用。
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中指出:“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从政府工作层面从今社会发展高度对气象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此在《安徽省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多雷击村各类公用线路和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设施、公共区域雷电灾害防御设施和雷电安全避险场所,为全省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提供示范。
农村是雷灾的多发区,防雷的薄弱区,实施农村雷电灾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能最大限度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给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村民众防雷意识、普及基本的防雷知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防灾减灾部署的具体要求,是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需要。
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方案
为了推进好此项工作,安徽省气象局出台文件,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形成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和协同配合的局面,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协调和经费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实。省级层面,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审核把关,加强调研和做好政策解读、技术宣讲,同时做好各防雷示范点实施方案的编制技术指导和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把关,及时组织编制下发指导实施方案。市县层面成立工作专班,做好上下左右的联络沟通,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统筹,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细化各示范点的实施方案编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程序规范、实施内容和质量可靠。
同时,结合地方政府“千万工程”工作重点,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通过积极与当地财政、国土、发展改革委、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部门联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各地市逐步将项目经费纳入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或者其他专项项目中,有效确保了项目按预定目标顺利实施。
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跨度大,长约800公里,东西宽度约450公里,不同地区天气气候特征、地形环境和基础设施差异均较大,各地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示范点建设情况都不一样。
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按照“一村一方案”要求科学规划实施内容和示范点选点,充分利用最新的安徽省第一次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雷电灾害调查以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等研究成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全省16个地市的300余个雷电灾害较为严重的村落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雷电灾害隐患5000余处。在基本摸清全省农村示范点雷电灾害底数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当地雷灾特性、气象环境、地形地貌、民居分布、基础设施强弱等特点,科学地完成了170个农村雷电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示范点的选点工作,并因地制宜,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上按照“一村一方案”的要求确定了全省170个农村雷电灾害治理工程示范点(村)的实施内容及要求,确保既能有效减少示范点的雷击隐患,保证安全,又能起到示范意义,减少损失,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强化协作狠抓落实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实施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作,通过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开展深度合作,在三维闪电定位系统OSSE试验的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山区地形对地闪探测效率的影响,在我省强对流过程和雷电易发的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滁州、马鞍山、亳州、淮北等地区增加10个三维闪电监测站点,并将我省现有的7个二维闪电定位系统升级为三维,实现皖南山区站间基线距离达到60~80公里,皖北和江淮地区站间基线距离达到100~120公里,建设基本覆盖我省范围、满足多种地形探测需求的星形三维全闪电雷电监测网,以解决现有闪电监测网在空间覆盖度明显不足问题,进一步满足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精细化的需求,同时也为雷电灾害调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等基础业务和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通过示范点的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农村雷电灾害易发村的防雷设施得到了系统完善,不少农村住户也因此学会并完善了自家房屋的避雷措施建设,充分发挥了农村防雷减灾示范工程在趋利避害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效果明显。截止目前,全省已完成30余个示范点(村)治理工程建设,其余示范点(村)工程建设正稳步推进中。
开展农村雷电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农村雷电灾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为全省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提供示范,使得我省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充分发挥了气象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第一道防线”的先导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气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展示了安徽气象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切实保障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支撑。
(陶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