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夜校缘何成为青年的“解忧杂货铺”
文章字数:1066
夜晚,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的一家夜校课堂内灯火通明,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长长的课桌上,摆满了风味独特的各种咖啡,10余名青年围桌品评、学习有关咖啡的知识。
“00后”科研工作者张可源不久前来到合肥工作,日常“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让他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愈发强烈,这是他第一次下班后走出家门参加夜校活动。
“我参加过国外的咖啡互动展览,也爱喝咖啡,对咖啡的专业知识很好奇,之前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张可源说,夜校的课程多样、性价比高,且互动性强,能够极大丰富自己的空余时间。“在品尝过各种咖啡后,我想自己在家动手冲一些咖啡,仔细品一品不同咖啡豆的风味,以前从来没试过。”
在合肥夜校,像张可源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
2023年11月,合肥夜校成立,开设了青年喜闻乐见的各类课程,并迅速在互联网上吸引了大批青年拥趸。如今夜校已在合肥市开设十一个校区,提供上百门贴近青年生活与兴趣的课程服务,吸引了过万人次前来线下体验。
“青年的社交、学习需求旺盛,尤其是随着‘90后’以及更年轻一代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合肥夜校创始人周经纬说,合肥夜校开课以来,不断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报名参与,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与“00后”,技能学习、社交、解压成为青年参与夜校的主要驱动力。
下班后常去夜校的“95后”科研工作者程欣迎说,希望在空余时间拓展知识面,并通过特色课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努力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夜校的课程种类多样,教师往往也是相关行业从业者。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了解不同领域知识的机会。”程欣迎说。
“夜校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一同上课的人总会找到共同话题,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社交非常难得。”从去年11月份起,从事金融工作的小阮几乎每个月都会报名夜校课程,和不少老师、学生都交上了朋友。
“相比传统的兴趣班,夜校课程设置更贴近生活,课堂氛围也更轻松。这里就像是我的‘解忧杂货铺’,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夜校学生小杨说,夜校能让她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余,更有获得感,生活也更有色彩。
“参加夜校是一些青年纾解情绪的方式。”周经纬说,夜校通过多样化课程让志同道合的青年走出原有的生活空间,在学习和社交中释放压力。
“正是青年的好奇、探索和追求,让与时俱进、奋斗创新成为青春底蕴和青春主旋律。”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徐华认为,当前的“夜校热”折射出青年群体成长中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的学校教育仅是满足其需求的方式之一,社会应当提供更加多样的渠道和方式,满足青年群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他们更好更快成长。
(周畅 赵金正)
“00后”科研工作者张可源不久前来到合肥工作,日常“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让他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愈发强烈,这是他第一次下班后走出家门参加夜校活动。
“我参加过国外的咖啡互动展览,也爱喝咖啡,对咖啡的专业知识很好奇,之前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张可源说,夜校的课程多样、性价比高,且互动性强,能够极大丰富自己的空余时间。“在品尝过各种咖啡后,我想自己在家动手冲一些咖啡,仔细品一品不同咖啡豆的风味,以前从来没试过。”
在合肥夜校,像张可源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
2023年11月,合肥夜校成立,开设了青年喜闻乐见的各类课程,并迅速在互联网上吸引了大批青年拥趸。如今夜校已在合肥市开设十一个校区,提供上百门贴近青年生活与兴趣的课程服务,吸引了过万人次前来线下体验。
“青年的社交、学习需求旺盛,尤其是随着‘90后’以及更年轻一代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合肥夜校创始人周经纬说,合肥夜校开课以来,不断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报名参与,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与“00后”,技能学习、社交、解压成为青年参与夜校的主要驱动力。
下班后常去夜校的“95后”科研工作者程欣迎说,希望在空余时间拓展知识面,并通过特色课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努力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夜校的课程种类多样,教师往往也是相关行业从业者。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了解不同领域知识的机会。”程欣迎说。
“夜校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一同上课的人总会找到共同话题,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社交非常难得。”从去年11月份起,从事金融工作的小阮几乎每个月都会报名夜校课程,和不少老师、学生都交上了朋友。
“相比传统的兴趣班,夜校课程设置更贴近生活,课堂氛围也更轻松。这里就像是我的‘解忧杂货铺’,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夜校学生小杨说,夜校能让她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余,更有获得感,生活也更有色彩。
“参加夜校是一些青年纾解情绪的方式。”周经纬说,夜校通过多样化课程让志同道合的青年走出原有的生活空间,在学习和社交中释放压力。
“正是青年的好奇、探索和追求,让与时俱进、奋斗创新成为青春底蕴和青春主旋律。”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徐华认为,当前的“夜校热”折射出青年群体成长中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的学校教育仅是满足其需求的方式之一,社会应当提供更加多样的渠道和方式,满足青年群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他们更好更快成长。
(周畅 赵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