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榴”住好时光,红红火火迎客来
文章字数:1127
    特色非遗文化老街。


  博物馆是宣传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相信大家都有耳闻,那么以石榴为主题的石榴博物馆您听说过吗?4月9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记者来到淮北市相山区的中国石榴博物馆,为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淮北市烈山区种植石榴历史悠久,辖区列山镇榴园村的万亩石榴园内,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石榴树,深厚的历史积淀,秀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浓厚的“石榴文化”。为此,2014年中国石榴博物馆在此地建成,场馆坐落在蜿蜒曲折的龙脊山路间,群山环抱,异常醒目。馆外,博物馆正前方的石榴雕塑,从空中俯瞰犹如一颗红宝石格外璀璨夺目。走进场馆,一尊古色古香的张骞出使西域铜像映入眼帘,充满历史气息。石榴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伊朗、阿富汗等国,在汉朝时由丝绸之路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博物馆设有三个展厅,一楼二楼分别以“石榴的溯源与传播”“璀璨的石榴文化”为主题,通过珍贵的展品以及图文等方式集中介绍了石榴的发源以及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
  “以前只觉得文物很精美,带有异域风情,这次来看,我了解了文物背后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明交流故事。”游客黄先生感叹道。外皮红润,果实晶莹透亮,口感酸甜,在古人眼里,石榴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金玉满堂,吉祥如意。从石榴裙到石榴瓷器再到石榴木雕,武则天、李白、杜甫等雕像生动形象,漫步在各个展厅内,仿佛走入了时空隧道,穿越千年,同这些古代名人进行跨时空交流,了解石榴与他们之间的历史奇缘,一览石榴的“前世今生”。
  “2023年,我们将原馆进行改造重建,现在新馆设有500多件珍贵文物,建有26个常设展厅,在硬件设施上不仅加入了声光电等许多先进的视觉技术,同时还将石榴文化与我们当地特色民俗更紧密地结合,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更‘接地气’,也更通‘人气’。”中国石榴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董文寒向记者介绍道。
  位于三楼的非遗文化展便是本次重建的特色区域之一,颜氏糖画、杨氏鸟书、烈山石磨香油……内容涵盖美食、工艺、医学等众多领域,那些曾经闪耀着先人智慧之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以重现,令人啧啧称奇,也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的眼球。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只有办出特色、展出亮点才能受到群众的喜爱与青睐。为了更好宣传和发扬淮北石榴文化,入馆大厅还新建了文创商店,来此地参观的旅客可以购买到包括石榴汁、扇子、笔记本等带有石榴文化特色的文创商品,创意十足。“如今,来我们博物馆参观、研学的游客越来越多,日接待最高峰达到5000人。”董文寒说。接下来,博物馆将进一步用好用足当地特色资源,不断升华石榴主题,催生新的文化基因,带来新的文化价值,红红火火喜迎八方游客。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