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助力乡村振兴 当好“三个角色”
——铜陵市枞阳县钱桥镇宣庄村第一书记唐长斌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135
  驻村两年来,与乡亲们朝夕相处,深感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要努力当好“三个角色”。
  当好一员村民
  驻村干部工作在村,生活在村,要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村民。驻村报到第一天,我就对送我的市、县纪委领导和村两委同志说,我要努力做个宣庄村民,实实在在做点事。宣庄村人口3839人,我要成为那第3840位宣庄人。驻村以来,通过入户走访,结识了不少老朋友、小朋友。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吴秉清,在家都佩带着党徽。他用颤抖的双手捧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对我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荣誉。“赤脚医生”李成刚,今年82岁了,他说我俩一见如故。他家客厅里挂着一幅字画:“无欲精神爽,散淡乐趣多”,这是他一生的体悟。一次,我到残疾老人李成香家送体检单,她要给我杯子加水,我说不用,满的。她坚持要我喝一口,然后再续上。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一口水的纯朴乡情。周边的小朋友们也喜欢找我玩,每天一放学,就跑到村部后面操场,喊“糖果叔叔”(因我姓唐),等我下班跟她们一起玩,教她们写字诵诗,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乡亲们接纳了我,我便有了家的感觉,此心安处是我家。
  做乡愁的守望人
  钱桥一带,沿着麻溪河,从钱家桥,到“一门三进士,三房两外孙”牌楼,再到宣庄,一路上有许多历史故事和文物古迹。这里有宰相张英来看外祖吴应耀留下的御赐桥、送外婆的“春风惠我”牌匾、童年读书的“课耕堂”,这里有明代古井和义田碑,有近代油坊故址,有神奇的毛墩古民居遗址,还有非遗大鼓书等民间艺术等。每一处文物遗迹背后都有故事。桐城有“六尺巷”,宣庄有“义田庄”。“六尺巷”故事主人公张英的外婆桥在宣庄。义田乡风源远流长,捐赠义田的明代大司马吴用先和铁骨御史左光斗还是儿女亲家。当年就读早稻田大学的吴一寰毅然回乡,引进当时最先进技术建造油坊,造福乡里。吴大鹏、吴大章兄弟俩少年参加革命。这些文物遗迹和人文逸事如同散落一地的珍珠,并在不断毁损失传,亟待保护,其背后故事急需整理编辑,使乡愁可触可读。
  做乡村的代言人
  宣庄村,地不高而平缓,水不深而澄清。全长10里的水泥路贯通全村,与浮山对望。这里不仅人文历史丰富,而且生态优美,“晨风飞鸟”“麻溪晚照”,田园风光四季各异、早晚不同。是走“古风道”,念“本草经”,听“大鼓书”,打“四季卡”的好地方。做好产业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乡风文化建设,统筹规划,逐步建设,形成“一庄一风景,村村有故事”的美丽村庄。如何吸引大家来乡村兴业发展,来田园打卡,要靠宣传,要靠我们代言,讲好乡村故事,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推介,让身处异乡的游子念念不忘,让来此观光的他乡客流连忘返。2022年以来,有20多篇驻点村信息在“人民日报新时代新闻网”《铜陵日报》《铜都文学》“先锋铜陵”“铜陵廉镜”“枞阳在线”等媒体上报道。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