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陈兴勇:瞄准前沿创新永远在路上
文章字数:1146
    在实验室研究的陈兴勇。


  作为新一代的畜牧科技青年工作者,来自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教授陈兴勇始终坚守着对党的信仰和使命,她既是一位致力于家禽种业研究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愿景在变为现实前从未有坦途,但她却从未惧怕,致力于家禽种业科技进步和高效生产,为我国家禽种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坚守信仰,逐梦家禽种业
  我国是世界家禽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如何攻克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基因挖掘等关键技术,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成为了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自2009年毕业以来,陈兴勇一直在家禽种业和健康养殖科研领域攻坚克难。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入职不久的陈兴勇便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科研精神毅然接手番鸭育种工作。
  为了让我国番鸭种源可控,打破国外垄断,陈兴勇长期驻地番鸭育种场,研究番鸭的行为特点,并根据其特有性状设计选育方案和目标,建立了针对番鸭产蛋量选择的指数模型,实现种番鸭提前十周留种,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育种成本。历时十多年,选育的番鸭专用母本品系产蛋量位居同行业领先地位,使用该品系开展配套杂交,父母代繁殖性能和商品代生长发育等指标均表现突出。
  创新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在工作岗位上,陈兴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挑战传统理念和思维,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她的辛勤付出,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她主持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鉴定通过国家畜禽新资源1个,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制定地方标准4项。她还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茶叶学会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2019年1月,陈兴勇响应国家号召,进入新疆皮山县开展冬季畜牧养殖脱贫攻坚工作。她发现当地鹅养殖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养殖过程缺乏技术型、专家型人才,管理过程缺乏正确指导,饲养水平不高,产能低下。为此,她开始一方面以地方农业农村局为抓手,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加大力度培训农技人员;另一方面帮助皮山县种鹅企业理清发展思路,采取“引种+育种”同步并行的方式,为企业引种牵线搭桥,为企业育种制定五年规划方案和年度任务,并建立种鹅良繁体系。经过陈兴勇和科研团队的努力,新疆皮山鹅养殖水平明显提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安徽与皮山“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感,也为实现我国家禽育种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陈兴勇看来,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从实验室到科研一线,她始终践行将论文书写在江淮大地,把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作为自己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凝心聚力,披荆斩棘,攻克难关,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擘画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崭新图景。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