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诗意,在苍茫的隐喻里飞翔
——傅强“黄河故道系列”散文诗印象
文章字数:1771
  梦阳
  正如黄河一直澎湃着不朽的诗情,故道也一样是诗歌中常写常新的意象,注定是值得诗人沉醉其中并获取灵感的道场。是的,诗人傅强就是这样的,他以散文诗为载体,聚焦故道,从中寻觅生命的真谛,探究宇宙的奥秘,拷问存在的意义。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行吟在故道深处,从中亲吻故道的花开花落,俯仰故道的云聚云散,最终发现:故道的每一颗沙粒中都充满着独特的诗意,每一株草木上都刻满了天地的隐喻。这一切,让他得以与故道共振,与故道进行别具一格的对话,并得以把脉故道深处隐秘的律动,从而在故道深处得以剖析其渊深辽阔,用象征的方式和充满神性的符号来呈现,并由此来建设双重意义上的家园——肉身的与灵魂的庇护所,奇妙的是他的家园是黄沙构筑的,一砖一瓦都有着黄沙的特质,都有着苍茫的形象。正是这样,他于故道深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抒情方式,那喷涌而出的诗情溅飞在《星星》《散文诗》《扬子江》《诗选刊》《江南》上,并获多项全国征文大赛奖。那么,此刻,就让我们沿着他文字的脉络步入他的“家园”,感受一下他的“家园”的与众不同吧——
  ……一只蝴蝶飞进花中,形如故道老乡庄子,放飞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
  阳光澄明,洗涤众生。故道悠悠,穿过开满野花的比喻,隐隐通向某些可能。
  接近唐诗的那丛杂树摇曳生姿,仿佛遮掩着竹杖芒鞋远去的身影。——《孟渚故道》
  不难看出,这样的诗句内蕴丰富,意境悠远,既有生命的深度,又有精神的深度。并且,无言地体现出了历史感与当代意义。自然,这些远非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哲理”所能囊括的,严格地讲,应该是哲学深度,毕竟,在这里,诗人已经成了“远古”的发掘者,兼或背负使命的远行者。在这里,他与历史对接,与宇宙答问,并且巧妙地“牵引”我们与他一道去岁月深处寻觅生命的禅境——
  古井中诵过经的水澄澈如镜,饮一口能看见自己的人生趋势。木鱼言辞灼灼,听经的是寺外的庄稼和院里的绿植。经文里插着檀香,菩提叶,摆渡着烦躁的心事。
  寺墙外,一块顽石用梵音净心,放下体内的自私,立地成佛。——《清凉寺》
  这样的文字,让人不觉间醍醐灌顶——清凉寺果然清凉,一如当头棒喝,让人刹那间心灵澄澈,灵魂归位,初心乍见。此刻,成佛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人找到了皈依,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为有意义的呢?这,就是诗的奥义,也是诗人的使命。所以说,诗,作为语言之寺,一字一词都应该充满着神性,包蕴着灵光,不经意间就会让人放下那些毫无意义的担负,找到生命的出口。诚如海德格尔在其《哀歌》中所言:“诗人庄严地吟唱着酒神,追踪着远逝的诸神的踪迹,盘亘在诸神的踪迹那里,从而为其终有一死的同类追寻那通达转向的道路。”不仅如此,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能够与司空见惯的琐屑事物中发现神性——
  民谣喂大的炊烟,指点着乡下,节气的走向。
  炊烟茁壮,如同老中医济世的良方,试图治愈漂泊的暗伤。——《炊烟》
  诗人的宇宙观与众不同,他看实物从不跳开具体形而下的小日常,从不刻意于浩渺的宇宙背景、未来背景中展示“宏大”,而是于故道的草木砂石中歌吟,这样的事物看起来似乎“诗意”不足,其实不然。正所谓“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袁枚《遣兴》)。所以,在诗人笔下,“一把有灵感的剪刀”,不仅能“以催生万物的姿势,从右侧切入古典,或现实”;还能“揭晓黄河故道,五行变迁的层次”(《剪纸》)。诚如叶芝所言:“一切艺术只要不是单纯地讲故事或单纯地描写人物,就都含有象征意义。”(《诗论》)是的,在诗人的笔下,不管是炊烟、剪纸,还是一座梨园小镇,无不如此,每一种事物都是这样。再如——
  只捕鱼为生的鸬鹚颇为念旧,时而提起村名的起源。平湖,芦苇,红莲,水鸟,小船,如素朴的美学,自然而然分散。——《嘴尖王》
  彼埃尔·勒韦尔迪称:“诗人是潜泳者,他潜入自己思想的最隐秘的深处,去寻找那些高尚的因素,当诗人的手把它们捧到阳光下的时候,它们就结晶了。”(《关于诗的思考》)是的,傅强正是一名故道的“潜泳者”,所以他在故道深处打捞出那么多诗意,并以隐喻的方式绽放在各类大刊上,正是源于他“从在他所及的范围内闪烁着的东西中创造新的星星”(《关于诗的思考》)的缘故吧。
  作者简介:贺生达,笔名梦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十月》《诗刊》《星星》等发表诗文600余篇(首),曾获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多项全国性奖。著有《中华经典精粹解读·资治通鉴》(2012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常务副总编。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