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和美乡村建设要政府与村民共同努力
文章字数:1449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也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日前,和美乡村建设典型案例研究调研组分别对浙江安吉与江西婺源的和美乡村建设作了实地调研,调研中发现两县对“和美”两字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存在提升的空间。
  和美乡村建设的典型做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维护和谐的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关系,构建和美乡村环境。2003年起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置、乡村面貌整治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改善农村环境。安吉以发展竹叶、茶叶、绿叶“三片叶子”作为主要乡村经济。婺源多年坚守封山育林,漳村严格违禁封山处罚;全县以“油菜花、黄菊、高山油茶”“一棵千年古樟树”等乡村生态产业美化乡村,农户集中采用生态过滤池厕所,自然清化生活污水。两县乡村产业均注重生态效益,并兼顾生态与生产平衡。其二是建设乡村联合治理机制,创建和谐文明乡村社区。安吉余村建立了“念党恩”农家宣讲小院,“两山”共享法庭矛盾调解室;婺源以“基层+村民+新乡村组织”民主议事治理乡村。其三是塑造以传统家训文化为核的有品质的“和美”乡村庭院。婺源全县借力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弘扬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营造浓厚乡村“和美”氛围。安吉注重山、水、路、田、园与庭院和谐建设村落,融入乡村酒店、书吧、网络直播形成乡村新文化。
  两县和美乡村建设获得突出成效。安吉县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获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该县余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4万元,实施“家庭积分制”管理,将村民乡村文明与村集体分红挂钩。婺源县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称号,目前直接从事旅游人员突破8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70%。村集体实现了“村村过15万元”,村均年收入35.54万元,全县3300多户年均经营净收入近20万元。两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社区和的新路。
  和美乡村要建设好且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有一整套乡村建设及治理的管理机制。首先是宏观政策保障,其次是基层组织要有强大的决策创新能力及执行力。安吉余村自20世纪90年代开采矿业到现在蜕变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婺源漳村一直坚守封山育林到实施乡村生态厕所的建设,都离不开基层组织持续创新的管理。再次是当地村民和谐一致的共谋发展意识。安吉大竹园自然村及婺源篁岭村的整体搬迁,腾出乡村空间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业,从而极大地带动了乡村发展。最后还要有一套配套和美乡村建设的招商及引智政策。如安吉县“小瘾·半日村”、宋茗白茶园等均系招商引智而获得创新式发展。婺源严田巡检司村引入国有资金120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知名企业投入8000万元建设望山生活馆。
  基于以上对两县的调研,调研组建议:第一,制定针对性的乡村资源创新利用政策。鼓励深挖乡村废弃资源再利用,引导植入精髓文化以恢复性修建并利用乡村沉睡资源与闲置资产,支持数字化融媒体创新乡村经营方式,培育一批乡村打卡点,提升和美乡村发展水平。第二,有条件的乡村地区推行“基层+村民+新乡村组织”多利益方参与民主议事式共同治理乡村,并兼顾乡村传统优秀文化,广泛建设和谐文明的乡村社区。第三,发动鼓励有技能的青年人、有实力有情怀的乡贤人物到乡村创业或服务,出台专门的乡村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地方要配套乡村人才的生活及创业的基础条件,保障乡村人才的生存及发展空间。
  (侯满平 高红梅 刘亚莉)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