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玉米收益增大豆价格跌
文章字数:1375
  去年我省玉米单产增幅明显,价格和往年相比波动不大,农户种植收益普遍提升。与之相反,大豆单产虽然也增加,但价格较往年明显下跌,农户普遍反映种植收益减少,部分农户今年可能会减少种植面积。
  玉米单产创新高
  “2023年天气特别给力,基本没啥灾害,所以玉米的亩产量比2022年大幅增加。”涡阳县楚店镇玉米种植大户孙子富多年种植玉米,他对笔者说,2023年的玉米产量可以说是近五年来最高地。他种植约750亩玉米,2022年平均亩产量只有900多斤,2023年10月初收割完毕后,经过测算,平均亩产量达到1200多斤。
  灵璧县朱集乡种植户刘杰去年种植玉米500多亩,比上一年增加约100亩。“2022年遭受高温持续影响,玉米产量不高,亩产量只有800多斤。”刘杰说,去年天气非常好,既没有持续高温,也没有洪涝灾害,所以玉米的单产很高,部分田块甚至达到亩产1400多斤。
  笔者了解到,玉米价格和2022年相比有小幅下降,但整体收益是增加的。“每斤玉米的收购价格是1.3至1.31元。”叶志光对笔者说,2022年同期玉米的收购价格是1.34元,可能是玉米产量增加的原因,玉米价格出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价格虽然下降了一些,但由于总产量增加较多,所以亩利润最少增加300元。
  笔者从省发展改革委采访获悉,去年我省玉米平均亩产为575.96公斤,同比增加144.56公斤,增幅为33.51%,单产创历史新高。去年我省大豆平均出售价格为每50公斤297.46元,同比下跌4.73元。去年我省玉米亩均产值为1533.65元,同比增加378.03元。
  大豆价格下跌较多
  和玉米相比,去年大豆价格下跌幅度较大,部分农户反映收益下滑。颍泉区闻集镇的葛翔每年推广2000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23年大豆价格下跌比较多,比上一年低0.3元。”葛翔告诉笔者,去年大豆价格普遍在每斤2.6元,入冬后微涨,达到每斤2.65元。
  孙子富2023年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他说,套种的大豆每亩产量在200多斤,单种的产量在每亩360斤左右。“去年大豆收获前夕遭遇降雨,但是我们加强管理,产量还增加了40多斤。”谈到去年的收购价格,孙子富说,2023年的大豆价格普遍低于上一年,只能卖到2.6至2.65元,比上一年低0.3元左右。刘杰去年种植大豆300多亩,他种植的大豆属于高产品种,亩产达到430多斤。“但价格比较低,明显不如2022年,整体收益下滑。”
  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大豆单产为157.94公斤,为近5年最高,同比增加2.27公斤,增幅1.46%。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适宜,农民适时播种,大豆花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适宜,雨量适中,墒情好。大豆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进口大幅增加。国内大豆市场供需总体较往年宽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1至9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779.9万吨,同比增长14.4%;二是新豆集中上市。阶段性供应压力抑制大豆价格。三是下游需求回落。由于去年生猪行情持续低迷,下游饲料需求疲软,导致豆粕上涨动力不足。
   大豆单产有待提升
  省农科院作物所专家黄志平建议推广优质大豆高产品种,优化大豆种植结构。调查发现,我省大豆主要品种为高蛋白大豆,多用于豆制品加工,单产不高。建议优化大豆种植结构,加快培育高产稳产等优质大豆品种,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
  目前推行的复合种植在农机保障水平及草害防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大豆玉米除草剂不兼容、缺少适宜复合种植的播种机、植保机及收割机等,一般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研发推广安全、高效、可兼容的草害防控产品及技术,推广使用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专用机械,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扩大带状复合种植。 (刘刚)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