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扎根基层干实事 驻村帮扶促振兴
文章字数:2864
灵璧县渔沟镇郑楼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钱海廷(右)和副队长徐琰(左)在村产业园大棚内查看树莓生长情况。
郑楼村驻村工作队自2021年6月驻村以来,在灵璧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职责任务,团结村“两委”班子,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村里党建工作全面提升,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村风民俗不断向好,极大地激活了村民的发展动力和致富愿望。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底的48.2万元增至2022年底的120万元。郑楼村发展案例《“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入选2022年全省百个选派村发展典型案例,同时,郑楼村入选全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筑牢坚强政治堡垒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紧盯“建强村级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能力,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抓政治学习,增强党员素质。驻村工作队通过“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钱海廷分别对中央一号文件和二十大精神进行专题辅导和宣讲,确保二十大精神在郑楼村落地生根,利用流动党员微信群、主题党日活动、理论知识研讨、党史知识竞赛、到天长市及来安县学习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村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与长丰县左店乡淮光村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与合肥匠人智装有限公司党支部、安徽安泰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党支部建立党建联盟,不定期开展活动。二是抓班子建设,提升能力水平。驻村工作队科学谋划换届工作,2021年换届后“两委”班子成员以“80后”“90后”为主,平均年龄38岁,实现村“两委”班子结构优化、年龄降低、学历提升,战斗力和凝聚力持续增加,两年来,完成预备党员转正8人,确定发展对象6人,党员数量增至134人;全面推行“我是党员,我奉献,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改善、防溺水教育、秸秆禁烧等工作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抓为民服务,履行驻村职责。驻村工作队牵头组织位于郑楼村内的灵璧县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整修产业园区,维修党员活动中心,改建村情村史馆,以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村级设施水平,凝聚党员群众向心力;连续两年开展“两节”慰问活动,对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全覆盖慰问,累计为36户低收入家庭发放衣柜、床等生活必需品;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推进“清廉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项目落实,共建“富裕、和谐、美丽”郑楼。
强化产业巩固提升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群众要致富,村集体经济要增收,根本还是要靠产业。从驻村伊始,驻村工作队就在思考,如何从产业持续发展上寻找突破口。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以乡村振兴产业园为依托,以党员为重点,认真做好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和提升工作,确保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一是升级产业园区。驻村工作队协调750万食用菌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恒温食用菌大棚28座,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人均每月工资增加2000元左右;协调资金99万元提档升级产业园区,修建生产用路700余米、桥涵5座,维修园区损毁大棚80余座,利用30万县域结对帮扶资金更换损坏的大棚薄膜,完成农业设施升级改造,同时,尝试延伸产业链条,协助承租户探索自主烘干包装,注册商标,形成自己品牌,尝试农旅融合,推出体验式采摘。二是改善园区种植品种。针对产业园内现有品种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现状,与省农科院对接,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点对点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驻村工作队2022年引进羊肚菌,种植面积近300余亩,产值1500多万元,长期带动200余人就业,一时“风靡全县”,致使目前全县租赁大棚“一棚难求”。三是强化自主产业经营。郑楼村成立由第一书记、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持续做好140亩薄壳山核桃和70亩瓜蒌子的除草、施肥、杀虫等日常管理,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左右。2022年底,以村集体名义成立跃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村级产业服务、公益性事业和小型工程,当年通过实施村级小型工程创收8万元。
守牢防止返贫底线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驻村工作队始终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点工作,严格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乡村振兴小组长等力量,实行排查立体化、监测常态化、帮扶及时化,坚决防止返贫致贫。一是点面结合推进大排查。根据县镇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以“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和“三落实”为重点的大排查,对全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对排查的45条问题立行整改,累计新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7户25人。结合日常走访,驻村工作队开展随机性抽查式重点排查,对抽到的户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扫描”,同时对个别群众来村反馈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排查整改,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内外结合强化动态监测。全村紧紧围绕“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村“两委”干部牵头,小组长配合,18名网格员分片负责,对全村105户脱贫户和11户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对县医保局等相关行业部门提供的可疑家庭全部入户排查,深入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纳入帮扶,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三是上下结合落实帮扶政策。驻村工作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脱贫户的发展意愿、自身优势,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587条,为6户脱贫户申报到户产业补贴,累计为23名脱贫户办理小额信贷,落实公益性岗位25人、防溺水临时公益性岗位2人、秸秆禁烧公益岗43人、帮助申请低保8人、临时救助7户,同时介绍村级车间就业26人,对接帮扶外出就业14人。
强化为民办实事用心用情解民忧
两年来,郑楼村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办实事,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为民办实事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聚焦基础设施,补齐出行短板。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60多万元重建水毁桥一座,54万元对老旧汪塘进行治理,832万元新建入户路41条8.6公里,解决了村民回家“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聚焦特殊群体,免费购买保险。每年利用村集体经济为村内60岁以上的老人和患有重大疾病户免费购买“皖惠宝”“银龄安康”商业保险,为村内孝老爱亲的妇女免费购买“两癌”保险。三是聚焦留守老人,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投入60万元建成2层4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一楼为老年食堂,解决60多名独居老人就餐难题,二楼的老年大学教学点,拥有图书2000余册、电脑6台,为村内老人提供图书阅读、上网、娱乐休闲等服务。四是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生活环境。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大村庄清扫频次,大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每季度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同时严格执行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明确村保洁员的岗位职责,划分具体责任区,全面整修村内绿化,提高人居公共环境。五是聚焦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驻村工作队利用村新时代文明活动中心的会议室,每周四晚上为村民免费播放不同主题的电影;每年元宵节、农历2月的郑楼古会,组织开展泗州戏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精神生活品质。
郑楼村驻村工作队自2021年6月驻村以来,在灵璧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职责任务,团结村“两委”班子,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村里党建工作全面提升,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村风民俗不断向好,极大地激活了村民的发展动力和致富愿望。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底的48.2万元增至2022年底的120万元。郑楼村发展案例《“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入选2022年全省百个选派村发展典型案例,同时,郑楼村入选全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筑牢坚强政治堡垒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紧盯“建强村级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能力,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抓政治学习,增强党员素质。驻村工作队通过“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钱海廷分别对中央一号文件和二十大精神进行专题辅导和宣讲,确保二十大精神在郑楼村落地生根,利用流动党员微信群、主题党日活动、理论知识研讨、党史知识竞赛、到天长市及来安县学习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村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与长丰县左店乡淮光村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与合肥匠人智装有限公司党支部、安徽安泰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党支部建立党建联盟,不定期开展活动。二是抓班子建设,提升能力水平。驻村工作队科学谋划换届工作,2021年换届后“两委”班子成员以“80后”“90后”为主,平均年龄38岁,实现村“两委”班子结构优化、年龄降低、学历提升,战斗力和凝聚力持续增加,两年来,完成预备党员转正8人,确定发展对象6人,党员数量增至134人;全面推行“我是党员,我奉献,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改善、防溺水教育、秸秆禁烧等工作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抓为民服务,履行驻村职责。驻村工作队牵头组织位于郑楼村内的灵璧县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整修产业园区,维修党员活动中心,改建村情村史馆,以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村级设施水平,凝聚党员群众向心力;连续两年开展“两节”慰问活动,对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全覆盖慰问,累计为36户低收入家庭发放衣柜、床等生活必需品;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推进“清廉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项目落实,共建“富裕、和谐、美丽”郑楼。
强化产业巩固提升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群众要致富,村集体经济要增收,根本还是要靠产业。从驻村伊始,驻村工作队就在思考,如何从产业持续发展上寻找突破口。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以乡村振兴产业园为依托,以党员为重点,认真做好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和提升工作,确保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一是升级产业园区。驻村工作队协调750万食用菌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恒温食用菌大棚28座,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人均每月工资增加2000元左右;协调资金99万元提档升级产业园区,修建生产用路700余米、桥涵5座,维修园区损毁大棚80余座,利用30万县域结对帮扶资金更换损坏的大棚薄膜,完成农业设施升级改造,同时,尝试延伸产业链条,协助承租户探索自主烘干包装,注册商标,形成自己品牌,尝试农旅融合,推出体验式采摘。二是改善园区种植品种。针对产业园内现有品种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现状,与省农科院对接,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点对点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驻村工作队2022年引进羊肚菌,种植面积近300余亩,产值1500多万元,长期带动200余人就业,一时“风靡全县”,致使目前全县租赁大棚“一棚难求”。三是强化自主产业经营。郑楼村成立由第一书记、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持续做好140亩薄壳山核桃和70亩瓜蒌子的除草、施肥、杀虫等日常管理,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左右。2022年底,以村集体名义成立跃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村级产业服务、公益性事业和小型工程,当年通过实施村级小型工程创收8万元。
守牢防止返贫底线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驻村工作队始终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点工作,严格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乡村振兴小组长等力量,实行排查立体化、监测常态化、帮扶及时化,坚决防止返贫致贫。一是点面结合推进大排查。根据县镇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以“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和“三落实”为重点的大排查,对全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对排查的45条问题立行整改,累计新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7户25人。结合日常走访,驻村工作队开展随机性抽查式重点排查,对抽到的户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扫描”,同时对个别群众来村反馈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排查整改,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内外结合强化动态监测。全村紧紧围绕“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村“两委”干部牵头,小组长配合,18名网格员分片负责,对全村105户脱贫户和11户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对县医保局等相关行业部门提供的可疑家庭全部入户排查,深入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纳入帮扶,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三是上下结合落实帮扶政策。驻村工作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脱贫户的发展意愿、自身优势,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587条,为6户脱贫户申报到户产业补贴,累计为23名脱贫户办理小额信贷,落实公益性岗位25人、防溺水临时公益性岗位2人、秸秆禁烧公益岗43人、帮助申请低保8人、临时救助7户,同时介绍村级车间就业26人,对接帮扶外出就业14人。
强化为民办实事用心用情解民忧
两年来,郑楼村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办实事,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为民办实事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聚焦基础设施,补齐出行短板。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60多万元重建水毁桥一座,54万元对老旧汪塘进行治理,832万元新建入户路41条8.6公里,解决了村民回家“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聚焦特殊群体,免费购买保险。每年利用村集体经济为村内60岁以上的老人和患有重大疾病户免费购买“皖惠宝”“银龄安康”商业保险,为村内孝老爱亲的妇女免费购买“两癌”保险。三是聚焦留守老人,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投入60万元建成2层4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一楼为老年食堂,解决60多名独居老人就餐难题,二楼的老年大学教学点,拥有图书2000余册、电脑6台,为村内老人提供图书阅读、上网、娱乐休闲等服务。四是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生活环境。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大村庄清扫频次,大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每季度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同时严格执行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明确村保洁员的岗位职责,划分具体责任区,全面整修村内绿化,提高人居公共环境。五是聚焦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驻村工作队利用村新时代文明活动中心的会议室,每周四晚上为村民免费播放不同主题的电影;每年元宵节、农历2月的郑楼古会,组织开展泗州戏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精神生活品质。